預(yù)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yōu)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yōu)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7024321
- 條形碼:9787557024321 ; 978-7-5570-2432-1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本書特色
所謂大師之作的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大抵就是這個樣子。 章先生素以罵人知名,此書所論鄙薄者多,中意者少,果然是書如其人。 《詩經(jīng)》《楚辭》,發(fā)自性情,一字千金!豆旁娛攀住罚臏匾喳,意悲而遠。自老杜以后的歷代詩作,多數(shù)斧鑿痕跡嚴重,動輒引經(jīng)據(jù)典,說是詩道中衰卻也很在理。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內(nèi)容簡介
《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系統(tǒng)介紹了傳統(tǒng)經(jīng)學、哲學、文學的流變,對各時期學術(shù)發(fā)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jīng)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幫助普通讀者鳥瞰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系統(tǒng)性的認知。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目錄
目 錄
序 / 1
**章 概 論 / 002
一、國學之本體 / 003
二、治國學之方法 / 008
第二章 國學之派別(一) / 019
一、今經(jīng)文與古經(jīng)文 / 020
二、南學與北學 / 026
三、宋學與漢學 / 027
四、今文、古文復興與衰落 / 031
第三章 國學之派別(二) / 032
一、先秦儒道及其他 / 032
二、漢唐經(jīng)學、佛教及其他 / 038
三、程朱理學及其他 / 040
四、陽明心學及其他 / 043
第四章 國學之派別(三) / 053
一、無韻之文——文之分類 / 054
二、西漢至清之文學派別 / 057
三、有韻之文——詩 / 062
四、先秦至清詩歌之演變 / 064
第五章 結(jié) 論 / 072
一、經(jīng)學——比類知原 / 073
二、哲學——直觀自得 / 074
三、文學——發(fā)情止義 / 075
**章 小學略說 078
一、文字學 / 079
二、音韻學 / 098
三、訓詁學 / 108
第二章 經(jīng)學略說 114
一、六經(jīng)、五經(jīng)、十三經(jīng) / 114
二、古文經(jīng)與今文經(jīng) / 119
三、易經(jīng) / 127
四、尚書 / 134
五、詩經(jīng) / 147
六、三禮 / 156
七、春秋 / 168
第三章 史學略說 / 182
一、史之分類 / 182
二、正史 / 187
三、編年史 / 195
四、政書類 / 201
五、明辨史實 / 207
第四章 諸子略說 / 215
一、諸子流別 / 215
二、儒家 / 219
三、道家 / 241
四、墨家 / 254
五、法家 / 260
六、名家 / 265
第五章 文學略說 / 272
一、著作之文與獨行之文 / 272
二、駢文、散文各有體要 / 277
三、周秦以來文章之盛 / 280
四、文章之分類 / 287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節(jié)選
**章 概 論 我在東京曾講演過一次國學,在北京也講演過一次,今天是第 三次了。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 去看。即如歷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 現(xiàn)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即《通鑒》等書似乎稍簡要一 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只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 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些書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 只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今天先把“國學概論” 分作兩部研究: 一、國學之本體 (一)經(jīng)史非神話 (二)經(jīng)典諸子非宗教 (三)歷史非小說傳奇 二、治國學之方法 (一)辨書籍的真?zhèn)? (二)通小學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五)辨文學應(yīng)用 一、國學之本體 (一)經(jīng)史非神話 在古代書籍中,原有些記載是神話,若《山海經(jīng)》《淮南子》 中所載,我們看了,覺得是怪誕極了。但此類神話,在王充《論衡》 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沒有存在的余地了。而且正經(jīng)正史中本沒有 那些話。如盤古開天辟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載。又 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那種神話,正史里也都沒有。經(jīng) 史所載,雖在極小部分中還含神秘的意味,大體并沒神奇怪離的論 調(diào)。并且,這極小部分的神秘記載,也許使我們得有理的解釋。 《詩經(jīng)》記后稷的誕生,頗似可怪。因據(jù)《爾雅》所釋“履帝 武敏”,說是他的母親,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經(jīng)毛公注釋, 訓帝為皇帝,就等于平常的事實了。 《史記·高帝本紀》說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澤,見神龍 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這不知是太公捏造這話來騙人,還是高 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見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托。記得湖北曾 有一件奸殺案:“一個奸夫和奸婦密議,得一巧法,在雷雨當中, 奸夫裝成雷公怪形,從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殺!备咦娴氖拢 也許是如此。他母親和人私通,奸夫飾作龍怪的樣兒,太公自然不 敢進去了。 從前有人常疑古代圣帝賢王都屬假托;即如《堯典》所說“欽 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的話,有人很懷疑,以為那個時候 的社會,哪得有像這樣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敘太古的事,不能 詳敘事實,往往只用幾句極混統(tǒng)的話做考語,這種考語原*容易言 過其實。譬如今人做行述,遇著沒有事跡可記的人,每只用幾句極 好的考語;《堯典》中所載,也不過是一種考語,事實雖不全如此, 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貢》記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說:“后 世鑿小小的運河,尚須數(shù)十年或數(shù)百年才告成功,他治這么大的水, 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貢只是一種奇跡。我卻以為大禹治水, 他不過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親身去,就游歷一周也 不能,何況鑿成!在那時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 合力去做,所以“經(jīng)之營之,不日成之”了!队碡暋酚浉鞯赝恋 腴瘠情形,也不過依報告錄出,并不必由大禹親自調(diào)查的。 太史公作《五帝本紀》,擇其言尤雅馴者,可見他述的確實; 我們翻看經(jīng)史中,卻也沒載盤古、三皇的事;所以經(jīng)史并非神話。 其他經(jīng)史以外的書,若《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確有可疑者在。 但《竹書紀年》今存者為明代偽托本,可存而不論!赌绿熳觽鳌 也不在正經(jīng)正史之列,不能以此混彼。后世人往往以古書稍有疑點, 遂全目以為偽,這是錯了! (二)經(jīng)典諸子非宗教 經(jīng)典諸子中有說及道德的,有說及哲學的,卻沒曾說及宗教。 近代人因為佛經(jīng)及耶教的《圣經(jīng)》都是宗教,就把國學里的“經(jīng)”, 也混為一解,實是大誤!胺鸾(jīng)”“圣經(jīng)”的那個“經(jīng)”字,是后 人翻譯時隨意引用,并不和“經(jīng)”字原意相符。經(jīng)字原意只是一經(jīng) 一緯的經(jīng),即是一根線,所謂經(jīng)書只是一種線裝書罷了。明代有線 裝書的名目,即別于那種一頁一頁散著的八股文墨卷,因為墨卷沒 有保存的價值,別的就稱作線裝書了。古代記事書于簡。不及百名 者書于方,事多一簡不能盡,遂連數(shù)簡以記之。這連各簡的線,就 是“經(jīng)”?梢姟敖(jīng)”不過是當代記述較多而常要翻閱的幾部書罷 了。非但沒含宗教的意味,就是漢時訓“經(jīng)”為“常道”,也非本意。 后世疑“經(jīng)”是經(jīng)天緯地之經(jīng),其實只言經(jīng)而不言天,便已不是經(jīng) 天的意義了。 中國自古即薄于宗教思想,此因中國人都重視政治。周時諸學 者已好談?wù),差不多在任何書上都見他們政治的主張。這也是 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中國土地遼廣,統(tǒng)治的方法亟待研究,比不得歐西 地小國多,沒感著困難。印度土地也大,但內(nèi)部實分著許多小邦, 所以他們的宗教易于發(fā)達。中國人多以全力著眼政治,所以對宗 教很冷淡。 老子很反對宗教,他說:“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笨鬃訉 于宗教,也反對;他雖于祭祀等事很注意,但我們味“祭神如神在” 的“如”字的意思,他已明白告訴我們是沒有神的。《禮記》一書 很考究祭祀,這書卻又出自漢代,未必是可靠。 祀天地社稷,古代人君確是遵行;然自天子以下,就沒有與祭 的身份。須知宗教是須普及于一般人的,耶穌教的上帝,是給一般 人膜拜的;中國古時所謂天,所謂上帝,非人君不能拜,根本上已 非宗教了。 九流十家中,墨家講天、鬼,陰陽家說陰陽生克,確含宗教的 臭味;但墨子所謂“天”,陰陽家所謂“龍”“虎”,卻也和宗教 相去很遠。 就上討論,我們可以斷定經(jīng)典諸子非宗教。
大師國學經(jīng)典書系:國學概論 國學略說 作者簡介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曾改名炳麟,后改名絳,號太炎。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經(jīng)學家、中醫(yī)文獻學家、民族主義革命者。早年師從經(jīng)學大師俞樾,專攻經(jīng)、子之學,晚年偏重理學。一生研究頗廣,除經(jīng)、子、理學外,在史學、文學、佛學、醫(yī)學、政治學、書法等領(lǐng)域也學養(yǎng)深厚,多有建樹。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經(jīng)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