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攝大乘論講記-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1078558
- 條形碼:9787101078558 ; 978-7-101-0785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攝大乘論講記-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內(nèi)容簡介
《攝大乘論》乃印度大乘佛教之重要著作,為瑜伽行派根本論典之一。因其內(nèi)容賅攝大乘佛教之一切圣教法門要義,故稱《攝大乘論》。印順法師之講解深入淺出,透徹明了,為研讀此論之津梁。
攝大乘論講記-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目錄
一 釋題
二 本論與釋論及翻譯
三 本論的組織
四 《攝論》與《阿毗達磨大乘經(jīng)》的關(guān)系
五 《攝論》在無著師資學中的地位
正釋
**章 序說
**節(jié) 成立大乘是佛說
**項 略標
第二項 顯大乘殊勝
第三項 顯大乘是佛說
第四項 重頌
第二節(jié) 攝大乘
第二章 所知依
**節(jié) 從圣教中安立阿賴耶識
**項 釋名以證本識之有體
甲 阿賴耶教
一 引經(jīng)證
二 釋名義
乙 阿陀那教
一 引經(jīng)證
二 釋名義
丙 心教
一 引教
二 釋意
(一)釋二種意
(二)染意存在之理證
(三)辨染意是有覆性
三 釋心
丁 聲聞異門教
戊 總結(jié)成立
第二項 遮異釋
第二節(jié) 在理論上成立阿賴耶識
……
第三章 所知相
第四章 人所知相
第五章 彼人因果
第六章 彼修差別
第七章 三增上學
第八章 彼果斷
第九章 彼果智
第十章 結(jié)說
攝大乘論講記-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節(jié)選
《攝大乘論講記/印順法師佛學著作系列》: 一、阿賴耶識說名所知依體:一切所應知法的依處,就是阿賴耶識,一切都依此而成立。世親說所知是統(tǒng)指雜染清凈的一切法,就是三性;無性說所知但指一切雜染的有為法(玄奘傳護法的思想,近于無性;真諦傳的思想,近于世親)。本論對于三性,有兩種的見解:一遍計執(zhí)與依他起是雜染,圓成實是清凈。二遍計執(zhí)是雜染,圓成實是清凈,依他起則通于雜染、清凈二分。賴耶在三性的樞紐依他起中,占著極重要的地位。因為一切依他起法,皆以賴耶為攝藏處。所以根據(jù)所知依即阿賴耶的道理來觀察上面的兩種見解,照**義說:賴耶唯是虛妄不實,雜染不凈的。照第二義說:賴耶不但是虛妄,而且也是真實的;不但是雜染,而且也是清凈的,不過顯與不顯,轉(zhuǎn)與不轉(zhuǎn)的不同罷了。無性偏取**種見解。世親卻同時也談到第二種見解。無著的思想,確乎重在**種,因他在說明賴耶緣起時,是側(cè)重雜染因果這一方面的,但講到轉(zhuǎn)依與從染還凈,卻又取第二見解了。真諦法師的思想特別發(fā)揮第二見解,所以說賴耶本身,有雜染的取性與清凈的解性。賴耶通二性的思想,不但用于還凈方面,而且還用于安立生死雜染邊;與《起信》的真妄和合說合流。玄奘門下的唯識學者,大多只就雜染一方面談。我們從另外的兩部論——《佛性論》、《一乘究竟寶性論釋》(西藏說是世親造的)去研究,覺得他與真諦的思想有很多的共同點! 《⑷N自性說名所知相體:所知就是相,名所知相。即將一切的所應知法,分為三相來說明!耙浪鹱孕浴保钦桃蛲芯壎鸬;可染可凈而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切法!氨橛嬎鶊(zhí)自性”,他譯作分別性或妄想分別性,即妄分別的意思。這不是指妄分別心,是指亂識所取的一切法,它毫無實體,不過是分別心所顯現(xiàn)的意境。二空所顯的諸法真實性,叫“圓成實自性”! ∪、唯識性說名人所知相體:由修唯識觀而悟人唯識性,就是悟人所知的實性。修唯識觀有兩個階段:一、以唯識觀,觀一切法皆不可得,虛妄分別識為一切法的自性,這是**階段所觀的唯識觀,也叫方便唯識觀。二、進一步的觀察,不但境不可得,就是這虛妄分別識也不可得,如是心境俱泯,悟入平等法性,或法性心,或圓成實性;到此地步,才是真正悟入唯識性,也叫真實唯識觀。這里所修的唯識觀,雖通于地上,但重在從加行分別智到根本無分別智,從凡人圣的唯識觀。 四、六波羅蜜多說名彼人因果體:彼人就是人彼。要悟入彼唯識實性,必須修習六波羅蜜多。地前未悟唯識性時所修施等,是世間波羅蜜多,因修此六波羅蜜多,能人唯識性,所以名為因。證人唯識性以后,修習施等,都成為清凈無漏的,是出世六波羅蜜多,所以名為人的果! ∥濉⑵兴_十地說名彼因果修差別體:入地以后的菩薩,于十地中,仍是修習六波羅蜜多,初地這樣修,十地還是這樣修,不過在地地修習增上這一點上,說有十地的差別罷了。若論波羅蜜多修習圓滿,要到佛果! ×、菩薩律儀說名此中增上戒體:即諸地中菩薩所修的戒學。律儀就是戒;簡別不是聲聞乘的波羅提木叉,故又說菩薩律儀。 七、首楞伽摩虛空藏等諸三摩地說名此中增上心體:即諸地菩薩所修的定學。定以心為體,所謂“一心為止”。首楞伽摩譯作健行,就是平常說的首楞嚴大定,這定的境界很高,是十住菩薩所修的。虛空藏也是一種定名,在如虛空的法性中,能含攝能出生一切功德,所以叫虛空藏! “、無分別智說名此中增上慧體:即諸菩薩所修的慧學。無分別智,含有加行、根本、后得三者。因為菩薩遠離一切法執(zhí)分別,故所有的智,皆稱無分別智。修此三學的時候,或漸次地修上去,或展轉(zhuǎn)增上地修上去,所以叫增上,增上就是依。無分別智的詳細抉擇,是其他論典所沒有的,可說是本論的特色所在! 【、無住涅粲說名彼果斷體:彼果,就是修彼三增上學所得的果。彼果就是斷,所以叫彼果斷。佛所得的果,即智、斷二果。學佛者所要求的,也就是這智斷二果。無住涅槃,是不住生死涅槃二邊。于無住大涅槃中現(xiàn)起一切法,而一切都趣向于寂滅,所以稱為涅槃;勿以為它是與小乘的灰斷涅槃一樣。無住涅槃,本論說是轉(zhuǎn)依離雜染所顯的真實性。斷煩惱所知二障所顯的法性,確是不生不滅的;但大乘的法性或心性,是具有無為功德——稱性功德的。如來藏,佛性,以及那不離法性而即法性的無為功德(常樂我凈),都是依此而建立的。世親釋論所說的“*勝種類自體”,就是這個。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