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1581
- 條形碼:9787559851581 ; 978-7-5598-515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1.研究克爾凱郭爾《恐懼與顫栗》的經典導讀?藸杽P郭爾是19世紀丹麥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存在主義的先驅!犊謶峙c顫栗》是克爾凱郭爾的代表作,探討了信仰的本質及人類的生存困境,對西方思想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為“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之一,是《恐懼與顫栗》的經典導讀作品,引領讀者走進克爾凱郭爾的哲學世界。 2.專業(yè)的導讀作者,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帶領讀者逐章逐節(jié)讀懂《恐懼與顫栗》。本書作者約翰·皮特為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倫理學和宗教哲學教授,亦是研究克爾凱郭爾的一流學者。在本書中,利皮特依照《恐懼與顫栗》原書的順序,逐章逐節(jié)對其進行文本細讀式的導讀,為讀者讀懂《恐懼與顫栗》提供專業(yè)而細致的幫助。 3.導讀作品本身即研究克爾凱郭爾的前沿學術著作。本書在為讀者進行導讀的過程中,采納并評述了晚近研究克爾凱郭爾的新成果,是為該領域的前沿學術著作。此外,本書還為讀者介紹了克爾凱郭爾的方法論,有助于讀者對克爾凱郭爾的哲學思想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4.專業(yè)譯者精心翻譯,譯作精準切當、行文流暢。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郝苑老師精心譯成,不但對原文中涉及的專業(yè)術語進行了精準的翻譯,而且行文語言優(yōu)美流暢,幫助讀者跨越語言的隔閡,無礙地閱讀和準確地理解這一經典導讀作品。 5.一本適合哲學專業(yè)學生和其他初次接觸克爾凱郭爾的讀者們的理想導讀。作者將復雜的思想表達得清晰易懂,將《恐懼與顫栗》的主要思想內涵以一種初學者也能理解的形式提煉出來,使得本書成為閱讀《恐懼與顫栗》一書非常好的參考資料。 6.裝幀精美,版式舒朗,便于閱讀。 編輯推薦 《恐懼與顫栗》是克爾凱郭爾*重要的作品之一,它在西方思想史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卡夫卡、維特根斯坦、薩特等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都曾從中獲得靈感,并且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了豐富的解讀。時至今日,諸多學者仍在圍繞這一經典文本展開不休的討論。而這種種解讀和討論,都反映出《恐懼與顫栗》所具有的豐富內涵與不朽價值。也正是由于其內涵的豐富性與深刻性,理解這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并非易事。而約翰·皮特的《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對于初次接觸克爾凱郭爾的讀者來說,則是一本理想的導讀作品。 利皮特是研究克爾凱郭爾的一流學者,他尤其擅長通過簡明易懂的語言來闡釋復雜難懂的思想。在這本導讀中,他以逐章逐節(jié)的文本細讀方法,對《恐懼與顫栗》原文本進行剝繭抽絲式的解讀,清晰地將克爾凱郭爾這部經典著作的主要思想內容展現在讀者面前。與此同時,他概述了克爾凱郭爾的生平及《恐懼與顫栗》的寫作背景,總結和介紹了克爾凱郭爾的方法論,還對《恐懼與顫栗》的接受史進行了梳理,并對歷來學者解讀《恐懼與顫栗》的各種方法進行了充滿批判性的評述,可謂給讀者從初識克爾凱郭爾到深入研究克爾凱郭爾提供了一條門徑。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為“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之一,是了解克爾凱郭爾哲學思想的重要入門書籍!犊謶峙c顫栗》探究了信仰的本質,是克爾凱郭爾影響*廣泛的作品之一。本書為《恐懼與顫栗》經典導讀,開篇即概述了克爾凱郭爾的生平及思想,介紹了克爾凱郭爾的方法論;而后依照原著的寫作順序,對其主要思想進行逐一的闡釋;*后圍繞學界歷來對《恐懼與顫栗》這一文本的多元化闡釋展開討論,梳理其接受史,并記述其在哲學目前的重要影響。文本細讀的方式與清晰易懂的闡釋,使得本書成為哲學專業(yè)學生和其他初次接觸克爾凱郭爾的讀者們的理想導讀。 “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簡介 “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精選多位影響西方思想進程的偉大哲學家,如笛卡爾、黑格爾、克爾凱郭爾、胡塞爾、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德里達等的代表作品(《**哲學的沉思》《精神現象學》《恐懼與顫栗》《笛卡爾式的沉思》《存在與時間》《邏輯哲學論》《哲學研究》等)進行導讀。叢書不僅深入地探討了這些艱深的哲學著作所包含的論點、思想和持久意義,還總括了這些哲學家的生平及主要思想,并整合了其他相關研究文獻,旨在為國內哲學專業(yè)學生及哲學愛好者深入學習及理解原著,并展開該哲學領域研究提供優(yōu)良讀本。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目錄
第二版序言 i
致謝 iv
克爾凱郭爾文本的關鍵參考文獻 vii
《恐懼與顫栗》常用版本檢索表 xi
**章 導論1
克爾凱郭爾的生平與著作 5
索倫與雷吉娜 11
克爾凱郭爾的方法論:間接交流與假名作者 16
亞伯拉罕與以撒 22
本書的規(guī)劃 31
第二章?開場:“序言”“定調”與“贊頌亞伯拉罕的演說” 35
序言 37
定調 43
贊頌亞伯拉罕的演說 58
第三章?無限棄絕與信仰:“發(fā)自內心的開場白” 67
悲劇英雄主義與無限棄絕:一段開場白 77
無限棄絕與信仰 81
小伙子與他的公主 87
信仰與無限棄絕的關系是什么? 99
亞伯拉罕在拔出刀的那一刻相信什么? 126
第四章?懸置倫理:疑問I與疑問II 143
疑問I:是否存在一種對倫理的目的論懸置 145
疑問II:是否存在一種對上帝的絕對義務? 181
小結 188
第五章?沉默的聲音:疑問III 191
四個詩意的人物 201
重新回到亞伯拉罕 224
尾聲 231
第六章?與《恐懼與顫栗》真正相關的是什么? 235
介紹《恐懼與顫栗》的接受史 238
列維納斯:反對克爾凱郭爾的“暴力” 245
塔克文的罌粟花 249
向雷吉娜傳遞的信息? 251
對承擔義務的召喚:令人震驚的神學論述 254
信仰的心理狀態(tài) 256
基督徒生活的諸多規(guī)范 258
穆尼:倫理學、兩難的困境與主觀性 273
德里達:有所犧牲的倫理 285
“它與倫理并不相關!”一種不同的聲音 290
信仰、“末世的”信任與“極端的”希望 294
《恐懼與顫栗》隱藏的基督性 335
結論 352
第七章?沉默的約翰尼斯究竟有多可靠? 355
丹尼爾·康威與安德魯·克羅斯:約翰尼斯的逃避 360
斯蒂芬·穆爾霍爾:約翰尼斯與字面意義 385
結論 408
參考書目 410
索引 423
譯后記 432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節(jié)選
介紹《恐懼與顫栗》的接受史 克爾凱郭爾對許多人物都產生了影響,不僅包括哲學家與神學家,而且還包括像愛德華·蒙克(他對克爾凱郭爾做出的著名評論是:“閱讀克爾凱郭爾,就是體驗自己。”)這樣的藝術家,像弗朗茨·卡夫卡與W. H. 奧登這樣的作家,像格奧爾格·盧卡奇與馬丁·路德·金這樣不同的政治人物,其中某些人物受到了《恐懼與顫栗》的極大影響。 政治語境為純粹屬于解釋的范圍增添了某種趣味。以盧卡奇為例,安德拉斯·納吉(Andras Nagy )將匈牙利接受克爾凱郭爾的那段時期定為20 世紀早期,在這段時期內,匈牙利學者對克爾凱郭爾的悖論給出了一種從根本上是馬克思主義的解答。盧卡奇將克爾凱郭爾稱贊為這樣一個人物,他幫助盧卡奇“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仰”。根據納吉的看法,**次世界大戰(zhàn)為《恐懼與顫栗》所展示的困境賦予了新的意義,而盧卡奇將這種意義理解為“根據一種神秘的道德,人們必須要變成殘酷的政治家,因此必定會違背‘汝不應當殺人’這個絕對戒律”。但正如納吉注意到的,這兩種情況存在著一個關鍵的區(qū)別:“人們會永遠地失去這些犧牲的對象;在這個歷史塑造的世俗世界中,不會再出現任何人去拯救‘以撒’!毕噍^之下,在蘇聯進行改革(perestroika )的年代中,亞伯拉罕由于一個完全相反的目的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在克爾凱郭爾的譯者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伊薩耶夫(Sergey Aleksandrovich Isayev )看來,亞伯拉罕這個“支配了普遍事物”的個體已經成為了“在這個*近剛剛從政治壓迫中解放出來的國家里的一種非常勇敢而又適時的表現”。但這兩種“解讀”或許會讓我們想到加布里埃爾·馬塞爾(Gabriel Marcel )的這個告誡:“對于例外的個體性來說,始終存在著這樣一種危險:它用自己無可否認的宏偉莊嚴,將自身描述為一種悲劇哲學,這可能在民眾的水平上純粹成為一種可以被中間商與投機者利用的實用主義!痹凇笆欠裼腥魏胃鶕䜩碇С秩藗儗⑷绱俗鳛榈膩啿迸c那些主張他們的行徑擁有宗教啟示性質的當代恐怖分子和殺人犯區(qū)分開來”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背后的,恰恰就是這種擔憂—而我將在本章之后的論述中重新回到這個問題上。148不妨讓我們接受以下這個建議:我們有必要比這兩種解讀理解更多細微的差別。 讓我們回到文學的語境之中,有無數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人物討論過這本書,而在這個區(qū)域之外的那些討論過《恐懼與顫栗》的作家則包括W. H. 奧登、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弗朗茨·卡夫卡與沃克·珀西(Walker Percy )?藸杽P郭爾與卡夫卡之間的關系得到了人們的特別關注?ǚ蚩◤娜畾q開始就以極大的興趣閱讀克爾凱郭爾。由于與菲麗絲·鮑爾(Felice Bauer )締結的那個讓他深受折磨的婚約(這個婚約不止一次破裂),卡夫卡似乎著迷于克爾凱郭爾解除婚約的那些策略。但根據尼古拉·伊麗娜(Nicolae Irina )的說法,“明顯激起卡夫卡對克爾凱郭爾作品的全面興趣的事物是,克爾凱郭爾在《恐懼與顫栗》中通過描繪亞伯拉罕而提出的那些倫理問題與宗教問題”。在一封寫給他的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 )的信件中,卡夫卡向好友告知了自己對于克爾凱郭爾持有的那種模棱兩可的看法,他對克爾凱郭爾的“敬佩之情”混雜了“某種冷卻我的同情心的東西”。雖然卡夫卡強烈建議布羅德閱讀《恐懼與顫栗》,但他告誡說,克爾凱郭爾的肯定態(tài)度真正顯現出了可怕的印象,只有在遇到一個完全普通的舵手時才有可能抑制這種印象。我的意思是,這種肯定態(tài)度達到過高的程度時,就會變得令人厭惡。他的眼里并沒有普通人(他大致上知道如何相當得體地與普通人交談),并不著邊際地描繪了這個可怕的亞伯拉罕。 卡夫卡對于克爾凱郭爾描繪的亞伯拉罕所產生的那種介于敬佩與深刻懷疑之間的矛盾情緒,似乎在此后又持續(xù)了一段時間。 在卡夫卡對克爾凱郭爾的興趣與哲學家對克爾凱郭爾作品的興趣之間,存在著一種有趣的關聯。存在著大量對克爾凱郭爾感興趣的哲學家、神學家與宗教思想家,他們彼此之間又有著巨大的差異,其中包括了諸如卡爾·巴特、西蒙娜·德·波伏娃、莫里斯·布朗肖、迪特里希·朋霍費爾、馬丁·布伯、斯坦利·卡維爾、雅克·德里達、伊曼努爾·列維納斯、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艾麗絲·默多克(Iris Murdoch)、吉利恩·羅斯(Gillian Rose )、讓-保羅·薩特、保羅·蒂利希、米格爾·德·烏納穆諾和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這樣的人物!犊謶峙c顫栗》通常是讓這些人物形成他們對于克爾凱郭爾的看法的主要文本之一?藸杽P郭爾經常被描述為一個聲名狼藉的存在主義先驅,人們斷言,正是克爾凱郭爾對卡夫卡施加的影響,引起了法國存在主義者對克爾凱郭爾的興趣。 西蒙娜·德·波伏娃明確表示,她在1945 年撰寫的小說《他人的血》(The Blood of Others )應當歸功于《恐懼與顫栗》對她的影響,她在這部小說中描寫了一群法國抵抗組織的戰(zhàn)士所面對的極其痛苦的道德選擇。沿著這條相同的路線,薩特在他于1946 年發(fā)表的著名演講《存在主義與人道主義》(Existentialism and Humanism )中明確地提到了克爾凱郭爾對于亞伯拉罕的論述,并將亞伯拉罕作為薩特自己所描述的徹底自由的一個榜樣。為了對存在主義的關鍵術語“憂懼”“放棄”與“絕望”給出解釋,薩特在以下文字中對憂懼做出了這樣的描述: 當一個人親自做出某種承諾時,他就會充分意識到,他不僅選擇了他所意愿的事情,而且他因此也成為了給整個人類做出決斷的立法者—在這種時刻,這個人就無法逃避那種完整而又深刻的責任感。 薩特進一步展開了這個論述,而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確提到了克爾凱郭爾對捆綁以撒的論述: 這種憂懼被克爾凱郭爾稱為“亞伯拉罕的憂懼”。你們應該也知道這個故事:一個天使命令亞伯拉罕獻祭自己的兒子:倘若這確實是一個天使,這個天使確實出現并說過,“亞伯拉罕,汝應當獻祭你的兒子”,那么亞伯拉罕就會出于義務而服從。但任何人處于這種情況時都會想要知道:**,這是否真的是一個天使?第二,我是否真的是亞伯拉罕?支持我這么認為的證據是什么?……倘若一個天使向我顯現,那么證明它是一個天使的證據是什么?或者倘若我聽到了聲音,又有什么東西可以證明這些聲音來自天堂,而不是來自地獄,不是來自我自己的潛意識[原文如此],不是來自某種病態(tài)?誰能證明它們是真正向我提出的要求 因此,又有誰能證明,我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可以通過我自己的選擇,將我對于人的設想強加于人類之上?無論如何,我永遠都無法發(fā)現任何可以做到這一點的證據。 在經過了一兩頁篇幅的論證之后,我們就接觸到了那個著名的論斷,即我們“被宣判為自由”,并且對我們的選擇承擔責任。而獲得大量援引的相關例證是在“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年輕人,他需要在加入“自由法國”的抵抗組織去和納粹進行斗爭與待在家里幫忙照顧自己生病的母親之間做出選擇。在這種意義上,我們所有人都必定會追隨亞伯拉罕所引導的方向。我們所有人都在亞伯拉罕的處境之中,都不得不做出我們自己的決定,而無法為我們的決定做出辯護,并因此陷入“亞伯拉罕式的沉默”。(正如我們將看到的,薩特的同胞德里達隨后將發(fā)展出一種相關的思想。)但在接下來的內容中,薩特(就像上文提到的盧卡奇那樣)在沿著他的道路前進時,卻將與亞伯拉罕的考驗有關的特別具有宗教色彩的語境遠遠地拋在后面。因此,曼紐拉·?藸枺∕anuela Hackel )就合情合理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薩特對于克爾凱郭爾的描繪是否仍然與克爾凱郭爾本人相似?—抑或是說,這種描繪是否已經變得過多地體現了薩特本人的特點?” ——選自(英)約翰·利皮特著,郝苑譯《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克爾凱郭爾的恐懼與顫栗(精)/勞特利奇哲學經典導讀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約翰·利皮特(John Lippitt),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倫理學和宗教哲學教授,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名譽哲學教授。著有《克爾凱郭爾思想中的幽默與諷刺》《敘事、身份與克爾凱郭爾的自我》《克爾凱郭爾的牛津手冊》等。 譯者:郝苑,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譯著有羅伯特·所羅門《與尼采一起生活》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