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jiǎn)⒊視?shū)
“一門(mén)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創(chuàng)造了家教傳奇的國(guó)學(xué)大師梁?jiǎn)⒊儆喾饧視?shū)精選,展現(xiàn)傳統(tǒng)家風(fēng)與現(xiàn)代家教結(jié)合的育人智慧。
有劃線標(biāo)記、光盤(pán)等附件不全詳細(xì)品相說(shuō)明>>
-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lèi)的群星閃耀時(shí)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ài)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jì)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梁?jiǎn)⒊視?shū)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05755710
- 條形碼:9787505755710 ; 978-7-5057-5571-0
- 裝幀:簡(jiǎn)裝本
- 冊(cè)數(shù):暫無(wú)
- 重量:暫無(wú)
- 所屬分類(lèi):>
梁?jiǎn)⒊視?shū) 本書(shū)特色
l 精選梁?jiǎn)⒊儆喾饧視?shū),展現(xiàn)傳統(tǒng)家風(fēng)與現(xiàn)代家教結(jié)合的育人智慧
國(guó)學(xué)大師梁?jiǎn)⒊瑒?chuàng)造了“一門(mén)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傳奇,這其中的功勞既有傳統(tǒng)家風(fēng)營(yíng)造的良好氛圍,也有現(xiàn)代家教中讓孩子追求更好自我的教育理念。每一封書(shū)信中都包含著一條關(guān)于修身、處世、齊家等諸多方向的箴言,將道理的傳授與人格的養(yǎng)成完美融合。 l 走近梁?jiǎn)⒊募彝ド睿惺芩c子女和諧相處的溫暖親情
梁?jiǎn)⒊谂c子女的交流中,沒(méi)有高高在上的威嚴(yán),或是枯燥乏味的說(shuō)教,而是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彼此間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將慈父之愛(ài)以潤(rùn)物無(wú)聲的方式,表達(dá)在百余封的家書(shū)中,這種濃濃的親情構(gòu)筑了傳統(tǒng)家庭溫暖的港灣。 l 梁?jiǎn)⒊視?shū)中蘊(yùn)含的家庭教育理念,值得當(dāng)下父母借鑒學(xué)習(xí)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初的學(xué)校。梁?jiǎn)⒊瑢?duì)子女的教育,非常注重言傳身教。通過(guò)閱讀梁?jiǎn)⒊視?shū),家長(zhǎng)將學(xué)會(huì)如何與孩子平等相處?如何為孩子樹(shù)立目標(biāo)?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父母對(duì)家庭教育更有信心,讓自己的孩子受益終身。
梁?jiǎn)⒊視?shū) 內(nèi)容簡(jiǎn)介
"本書(shū)主要收錄了1898-1928年間,梁?jiǎn)⒊瑢?xiě)給夫人和孩子們的一百多封書(shū)信,每一封信都飽含著對(duì)妻兒的真切關(guān)懷。梁?jiǎn)⒊趯?xiě)給子女的信中,沒(méi)有居高臨下的威嚴(yán)、不茍言笑的古板,或枯燥乏味的說(shuō)教,而是以平和的筆調(diào)、開(kāi)明的思想、像朋友一樣的方式,將毫不掩飾的慈父之愛(ài)表達(dá)出來(lái),如涓涓細(xì)流,潤(rùn)物無(wú)聲,在不經(jīng)意之間表露出立身處世的原則和淳樸清正的家風(fēng)。
讀者通過(guò)本書(shū)將全面了解梁?jiǎn)⒊慕逃枷,從中借鑒大師的育人智慧,汲取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讓子女受益終身、成人成材。"
梁?jiǎn)⒊視?shū) 目錄
**篇(1898)
致李蕙仙書(shū)(1898 年 9 月 15 日)/ 002
致李蕙仙書(shū)(1898 年 9 月 23 日)/ 003
第二篇(1912—1919)
致思順書(shū)(1912 年 12 月 5 日)/ 006
致梁思順書(shū)(1912 年 12 月)/ 008
致思順書(shū)(1912 年 12 月 16 日)/ 010
致梁思順書(shū)(1912 年 12 月 18 日)/ 011
致思順書(shū)(1912 年 12 月 20 日)/ 013
致梁思順書(shū)(1913 年 4 月 18 日)/ 014
致梁思順書(shū)(1913 年 4 月 29 日)/ 015
致梁思順書(shū)(1915 年 4 月 15 日)/ 016
致梁思順書(shū)(1915 年 8 月 23 日)/ 017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1 月 2 日)/ 018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1 月 7 日)/ 019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2 月 8 日)/ 020
致梁思順書(shū)(1916 年 2 月 28 日)/ 021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3 月 18 日)/ 023
致梁思順書(shū)(1916 年 3 月 20 日—21 日)/ 024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3 月 26 日)/ 026
致梁思順書(shū)(1916 年 4 月 3 日)/ 027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5 月 3 日)/ 029
致思成思永書(shū)(1916 年 6 月 22 日)/ 030
致思順書(shū)(1916 年 10 月 11 日)/ 031
致思順書(shū)(1919 年 12 月 2 日)/ 032
第三篇(1920—1928)
致思順書(shū)(1920 年 4 月 20 日)/ 034
致梁思順書(shū)(1920 年 7 月 20 日)/ 035
致思順書(shū)(1921 年 5 月 16 日)/ 036
致思順書(shū)(1921 年 5 月 30 日)/ 037
致思順書(shū)(1921 年 7 月 22 日)/ 038
致成、永、忠書(shū)(1922 年 11 月 23 日)/ 039
致思順書(shū)(1922 年 11 月 26 日—29 日)/ 040
致思順書(shū)(1922 年 12 月 25 日)/ 043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1 月 7 日)/ 044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1 月 15 日)/ 045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1 月 21 日)/ 046
致梁思順書(shū)(1923 年 1 月 24 日)/ 047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5 月 8 日)/ 048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5 月 11 日)/ 050
致思成書(shū)(1923 年 5 月)/ 051
致思成書(shū)(1923 年 7 月 26 日)/ 052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7 月 26 日)/ 053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8 月 1 日)/ 054
致思順書(shū)(1923 年 11 月 5 日)/ 055
致梁思順書(shū)(1924 年 4 月 2 日)/ 057
致思順、思莊書(shū)(1925 年 4 月 17 日)/ 058
致思順書(shū)(1925 年 5 月 1 日)/ 059
致順、成、永、莊書(shū)(1925 年 5 月 9 日)/ 060
致思順書(shū)(1925 年 5 月 11 日)/ 062
致梁思順等書(shū)(1925 年約 5 月)/ 064
給孩子們書(shū)(1925 年 7 月 10 日)/ 065
給孩子們書(shū)(1925 年 8 月 3 日)/ 069
致思順書(shū)(1925 年 8 月 12 日)/ 072
致思順書(shū)(1925 年 8 月 16 日)/ 073
致思順書(shū)(1925 年 9 月 3 日)/ 075
給孩子們書(shū)(1925 年 9 月 13 日)/ 077
給孩子們書(shū)(1925 年 9 月 14 日)/ 079
致順、成、永、莊書(shū)(1925 年 9 月 20 日)/ 080
致思順?biāo)汲蓵?shū)(1925 年)/ 082
致梁思順書(shū)(1925 年 9 月 24 日)/ 083
致順、成、永、莊書(shū)(1925 年 9 月 29 日)/ 084
致順、成、永、莊書(shū)(1925 年 10 月 3 日)/ 085
致孩子們書(shū)(1925 年 11 月 9 日)/ 088
致思成書(shū)(1925 年 12 月 27 日)/ 091
致思成書(shū)(1926 年 1 月 5 日)/ 093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2 月 9 日)/ 095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2 月 18 日)/ 096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2 月 27 日)/ 098
給大小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3 月 10 日)/ 100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4 月 19 日)/ 101
致思順書(shū)(1926 年 6 月 5 日)/ 102
致梁思順書(shū)(1926 年 6 月 11 日)/ 104
致思忠書(shū)(1926 年 8 月 16 日)/ 105
給大小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8 月 22 日)/ 106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9 月 4 日)/ 107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9 月 14 日)/ 109
致思順書(shū)(1926 年 9 月 17 日)/ 114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9 月 27 日)/ 116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9 月 29 日)/ 117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10 月 4 日)/ 119
致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10 月 14 日)/ 121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10 月 19 日)/ 122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10 月 22 日)/ 123
致思永書(shū)(1926 年 12 月 10 日)/ 124
給孩子們書(shū)(1926 年 12 月 20 日)/ 125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 月 2 日)/ 126
致思永書(shū)(1927 年 1 月 10 日)/ 129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 月 18 日—26 日)/ 131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 月 27 日)/ 135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1 月 30 日)/ 137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2 月 6 日—16 日)/ 139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2 月 23 日)/ 144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2 月 28 日)/ 145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3 月 9 日)/ 147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3 月 10 日)/ 149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3 月 21 日)/ 151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3 月 29 日)/ 153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3 月 30 日)/ 154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4 月 2 日)/ 155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4 月 19 日—20 日)/ 156
致梁思永書(shū)(1927 年 4 月 21 日)/ 158
致梁思永書(shū)(1927 年 4 月 25 日)/ 160
致梁思永書(shū)(1927 年 4 月 27 日)/ 162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5 月 4 日)/ 164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5 月 5 日)/ 165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5 月 11 日)/ 169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5 月 13 日)/ 170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5 月 26 日)/ 172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5 月 31 日)/ 174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6 月 15 日)/ 175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6 月 23 日)/ 178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7 月 3 日)/ 179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8 月 29 日)/ 181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0 月 11 日)/ 186
致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0 月 29 日—11 月 15 日)/ 188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1 月 23 日)/ 192
給孩子們書(shū)(1927 年 12 月 12 日)/ 194
致思成書(shū)(1927 年 12 月 18 日)/ 196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12 月 21 日)/ 198
致思順書(shū)(1927 年 12 月 24 日)/ 200
致思達(dá)書(shū)(1928 年 1 月 12 日)/ 202
致思成書(shū)(1928 年 2 月 12 日)/ 203
致孩子們書(shū)(1928 年 2 月 13 日)/ 204
致思成夫婦書(shū)(1928 年 4 月 26 日)/ 208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4 月 28 日)/ 211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5 月 4 日)/ 213
致梁思成書(shū)(1928 年 5 月 4 日)/ 214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5 月 8 日)/ 216
致梁思成書(shū)(1928 年 5 月 8 日)/ 217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5 月 13 日)/ 218
致梁思成、林徽音書(shū)(1928 年 5 月 14 日)/ 220
致思成書(shū)(1928 年 6 月 10 日)/ 222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6 月 19 日)/ 224
致梁思順書(shū)(1928 年 6 月 23 日)/ 226
給孩子們書(shū)(1928 年 8 月 22 日)/ 228
致梁思順書(shū)(1928 年 9 月 2 日)/ 229
致思順書(shū)(1928 年 10 月 12 日)/ 231
致思成書(shū)(1928 年 10 月 17 日)/ 233
附錄?? 梁?jiǎn)⒊优?jiǎn)介 / 234
梁?jiǎn)⒊視?shū) 作者簡(jiǎn)介
梁?jiǎn)⒊?873—1929),廣東新會(huì)人,字卓如,號(hào)任公,又號(hào)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shí)客、自由齋主人等,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戊戌變法領(lǐng)袖之一,民初清華大學(xué)國(guó)學(xué)院四大學(xué)術(shù)大師之一。中國(guó)近代著名啟蒙思想家、教育家、政治活動(dòng)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他在諸多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均有開(kāi)創(chuàng)之功,被公認(rèn)為近代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shū)式的人物。
- 讀者:初一開(kāi)***(購(gòu)買(mǎi)過(guò)本書(shū))
- 主題:
“天下事業(yè)無(wú)所謂大小,士大夫救濟(jì)天下和農(nóng)夫善治其十畝之田所成就一樣。只要在自己責(zé)任內(nèi),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 主題:這本圖書(shū)物超所值,值得購(gòu)買(mǎi),大家趕緊買(mǎi)!
這本圖書(shū)物超所值,值得購(gòu)買(mǎi),大家趕緊買(mǎi)!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guó)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y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sh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xué)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