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10-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56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45.6(6.7折) 定價  ¥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7320136
  • 條形碼:9787547320136 ; 978-7-5473-201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本書特色

道德真理是否存在以及道德知識何以可能是亙古未絕的哲學問題。本書旨在提出一種精致的道德實在論以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本書探討了道德哲學的若干重要論題:道德屬性是何種屬性;道德事實能否解釋道德信念;道德知識是先驗知識還是后驗知識;情感及理性在道德領(lǐng)域中扮演何種角色等。 本書重視與其他哲學分支的深層聯(lián)系,對時下國際道德哲學動態(tài)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內(nèi)容簡介

道德真理是否存在以及道德知識何以可能是亙古未絕的哲學問題。本書旨在提出一種精致的道德實在論以嘗試解答這些問題。根據(jù)此種道德實在論,一方面,道德屬性具備自成一格的規(guī)范特征,因而不能還原為經(jīng)驗科學所研究的各類屬性(如生物屬性、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另一方面,道德真理具有不可妥協(xié)的客觀性,能夠?qū)ζ渌I(lǐng)域產(chǎn)生影響從而使道德知識得以確立。圍繞這一主旨,本書具體探討了道德哲學的若干重要論題,例如道德屬性是何種屬性;道德事實能否解釋道德信念;道德知識是先驗知識還是后驗知識;情感及理性在道德領(lǐng)域中扮演何種角色等等。本書所采取的分析哲學進路不僅強調(diào)概念的明晰與論證的嚴謹,而且重視哲學各個分支(如道德哲學、心靈哲學、形上學、知識論、科學哲學)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目錄

總序 

導論 

**部分 道德實在論 

 **章 弱道德實在論的認知難題 

  一、引言 

  二、自主性路徑

  三、直覺主義路徑 

  四、第三要素路徑 

五、結(jié)論 

 第二章 道德功能主義與道德非自然主義 

  一、引言 

  二、整體論的道德功能主義

  三、直覺的道德功能主義 

四、二階的道德功能主義 

五、從道德功能主義到道德非自然主義 

六、結(jié)論

第二部分 道德知識與道德解釋 

 第三章 道德解釋的整合主義進路 

  一、引言 

  二、兩個解釋性差異 

  三、一種溫和版本的整合主義 

  四、整合主義的**個回應 

  五、整合主義的第二個回應 

  六、結(jié)論 

 第四章 道德還原論的解釋困境 

  一、引言 

  二、道德懷疑論的無解釋論證 

  三、循環(huán)的還原論方案 

  四、冗余的還原論方案

  五、道德還原論的解釋性挑戰(zhàn) 

  六、結(jié)論 

第三部分 規(guī)范性與排斥問題 

 第五章 語義規(guī)范性與語義因果性 

  一、引言 

  二、語義領(lǐng)域的排斥問題 

  三、過度決定的古怪之處 

  四、兩種自主性路徑 

五、結(jié)論

 第六章 道德領(lǐng)域的排斥問題 

  一、引言 

  二、心靈因果與排斥論證

  三、道德知識的解釋條件 

  四、道德解釋與排斥論證

  五、自主性方案 

  六、過度決定方案 

  七、結(jié)論 

第四部分 情感與理性 

 第七章 內(nèi)在主義、情感主義與病態(tài)人格 

  一、引言 

  二、病態(tài)人格挑戰(zhàn)與情感主義回應 

  三、病態(tài)人格與道德困境 

  四、一個反情感主義假說 

  五、澄清與回應

  六、結(jié)論 

 第八章 德性、情感與超義務(wù) 

  一、引言 

  二、超義務(wù)問題 

  三、情感主義的德性倫理學 

  四、關(guān)于超義務(wù)的兩種德性理論 

  五、次級義務(wù)與次級超義務(wù) 

  六、結(jié)論 

第九章 平等主義與理性欲求 

  一、引言 

  二、向下拉平反駁 

  三、內(nèi)在價值與理性欲求

  四、反駁與回應

  五、結(jié)論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譯后記 


展開全部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節(jié)選

從負笈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到畢業(yè)后在香港任教,十幾年間我的道德哲學觀發(fā)生了劇烈變化,但道德實在論卻是我秉持始終的立場,也是本書一以貫之的主線。道德實在論包含以下兩個命題:① 某些道德信念為真,即存在道德真理;② 道德真理就其性質(zhì)而言是一種客觀的、非相對的真理。需要指出的是,我這里采納了對道德實在論的一種寬泛的界定。這個意義上的道德實在論并不承諾道德真理獨立于心靈而存在。一些道德建構(gòu)主義者主張道德原則源于某種普遍的心智屬性(如實踐理性),他們的理論也應被視為一種道德實在論。在我看來,關(guān)于道德真理是否獨立于心靈的爭論無關(guān)緊要,而道德真理是否存在以及道德何以具有客觀性則是遠為重要的問題。當然,并非所有版本的道德實在論都對道德的規(guī)范性與客觀性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說明。例如,某些道德實在論者認為,即使道德事實對道德信念毫無影響,我們也依然有理由相信道德事實的存在,甚至認為二階的元倫理學問題是無意義的“外部問題”,這種道德實在論令人沮喪地回避了道德的客觀性(參見本書的**章)。另一些道德實在論者則嘗試把道德事實還原為自然事實以捍衛(wèi)其客觀性,但這種道德實在論忽視了道德的規(guī)范性維度,雖然字面上是在講道德的還原,實際上卻不過是在做道德的消除,因此對道德客觀性的辯護無異于緣木求魚(參見本書的第二章)。 與道德實在論相對立,道德反實在論否認存在任何客觀的道德真理。反實在論主要有三種形式:道德非認知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非認知主義認為道德判斷不是信念,無真謬可言,而只表達了某種非認知的心理狀態(tài)(如情感、命令、計劃)。非認知主義在兩千多年的道德哲學史上全無聲息,直到20世紀初才伴隨邏輯實證主義的興起而出現(xiàn)(卻沒有隨著邏輯實證主義的衰退而消失)。在哲學里常常會見到這樣一類學說,精巧如七寶樓臺,但其基本預設(shè)則大謬不然。非認知主義就屬此類,它對道德判斷的適真性的否認或輕視是一個不可挽救的錯誤,因而始終無法滿意地說明道德推理何以可能。此外,非認知主義賦予了情感態(tài)度在道德哲學中過多的地位。情緒、欲望、感受對于道德生活自然至關(guān)重要,但并不是像非認知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道德判斷只是對情感態(tài)度的表達——也不是如認知主義版本的情感主義所言,一切道德信念/知識/事實都根源于情感,或者道德屬性不過是一種關(guān)于情感的自然屬性(參見本書的第四部分“情感與理性”)。

香江哲學叢書:道德實在論及其認知向度(精裝) 作者簡介

美國密西根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lǐng)域為心靈哲學、形上學、倫理學和政治哲學,在Journal of Philosophy、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Analysis、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Philosophical Studies等國際頂級哲學期刊上發(fā)表論文多篇,相關(guān)研究在國際哲學界引發(fā)諸多討論與回應,并被收錄于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Oxford Bibliographies in Philosophy等主要哲學參考文庫。 譯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講師,研究興趣主要是元倫理學和心靈哲學。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