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61527
- 條形碼:9787305261527 ; 978-7-305-2615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本書特色
當今世界遭遇到商品的主宰、交際的主宰、貨幣普遍性以及生產與技術的專門化這四個主要障礙和必然壓力,它們使真正生活和幸福的不可抗拒的觀念縮減為一種消費滿足的相似物。哲學如何應對這一挑戰(zhàn)?它能應對挑戰(zhàn)嗎?它是否有能力做到? 在這本小書中阿蘭??巴迪歐指出,任何哲學,都是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巴迪歐明確了哲學的任務并試圖給出關于幸福的定義:“真正的哲學,不斷奮起反抗世界的不公正”;“只有當個人接受成為主體時,才有幸!;“一切真實幸福都以時間的解放為前提”;“任何幸福都是一種對抗有限的勝利”……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內容簡介
法國當代有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在這部簡短而有力的作品中,試圖深入淺出地厘清“哲學的任務是什么?”他認為,真正的生活從來不可能接近缺席,任何哲學,尤其當它由復雜的科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藝術作品、革命的政策、強烈的愛所支撐時,都是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為此,他以“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這一看似存在悖論的標題為本書命名,并通過分析哲學與哲學的欲望、幸?简炏碌恼軐W與反哲學、是否必須為了幸福而改變世界,以及哲學的目的地與情感之間的關聯等一系列問題,來回答哲學的任務。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目錄
001引言
013**章 哲學與哲學的欲望
049第二章 幸福考驗下的哲學與反哲學
061第三章 為了幸福,必須改變世界嗎?
085第四章 哲學的目的地與情感
133 結語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節(jié)選
引 言 本書致力于厘清哲學的任務,并在結尾處對我個人關于哲學的設想加以描述,為這樣一本書賦予《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之名,似乎有悖常理。簡單瀏覽一下我的主要著作,就會看到,我的哲學像其他任何哲學一樣,是從表面極不協調的諸多元素出發(fā)而得以構建的,但人們在書中可以發(fā)現某些極少與幸福相結合的材料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如集合論、海廷(Heyting)代數上的集合層論或大無限理論。要么我涉及法國革命、俄國革命、中國革命、羅伯斯庇爾等,這些革命和這些人物都或多或少帶有“恐怖”這一標記。要么我求助于大量被認為令人費解而不是令人愉快的詩歌,如馬拉美(Mallarmé)、佩索阿(Pessoa)、華萊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或保羅??策蘭(Paul Celan)的詩。或者我以真正的愛作為例證,一直以來倫理學家和謹慎的人們都曾注意到,愛引發(fā)的痛苦及對其脆弱性的平庸證明使人懷疑它所擔負的幸福使命。更不用說,我的主要導師中有幾位很難被視為快活的人,至少在*初的閱讀中如此,就像笛卡爾或帕斯卡、黑格爾或克爾凱郭爾。幾乎看不出這一切與一種平靜的生活、無數日常的微小滿足、一份有趣的工作、一份合適的薪水、一個健康的體魄、一對快樂的夫妻、某些令人長久銘記的假期、一群非常和藹可親的朋友、一座裝備齊全的房子、一輛舒適的轎車、一只忠誠而惹人憐愛的寵物、幾個可愛乖巧且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孩子之間,總之,與任何地方的人通常對“幸!钡睦斫庵g的關聯。 為使這一悖論合理化,我顯然可以把那些常常被認為是無可爭議的大師作為擋箭牌,如柏拉圖和斯賓諾莎。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把長期的數學教育和堅持不懈的辯證邏輯訓練作為接近一切真理的必要條件。隨后他表明,唯有不再服從于統治性觀點,而只相信自己的思想所“分有(participe)”(柏拉圖用詞)的真理的人,才能抵達幸福。正如以數學為必要基礎的辯證法不過是思維的理性與邏輯運動,且這一運動可以在詞語*初的含義上被稱為“形上學(métaphysique)”(超越可還原為科學物理學的一切),數學、邏輯學與幸福之間的聯系完全以一種形上學的觀點而建立,這一觀點保證聯系的內在協調。又或者:如果從數學到辯證法、從辯證法到幸福,結果是好的,那么人們就把對這一結果的全部思考稱為“形而上學的”。并且,由于幸福是進入一切真理的可靠標記,也就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生活的真實目標,人們便可以說這一進入過程及其全部思考構成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 在《倫理學》中,斯賓諾莎首先斷言,如果沒有數學,人類就將永遠處于無知中,這意味著絲毫不能獲取任何“充足觀念(idée adéquate)”(斯賓諾莎用語)。而人的智力對充足觀念的內在參與可依據兩種體系來完成,斯賓諾莎將之稱為“第二種”知識和“第三種”知識。第二種知識經由論證的艱難之路得來,這一路徑召喚邏輯學,第三種知識則通過一種“知性直觀(intuition intellectuelle)”得來,就像集中于推理的所有步驟中的一點,就像在上帝身上,即在宇宙萬物(le Tout)之中,對一種他因真理(vérité déductible)的即刻把握。抵達對充足觀念的完美認知的人類主體狀態(tài),斯賓諾莎將此稱為“美德(vertu)”[柏拉圖或許會說“正義(justice)”],因為主體能夠通過第三種知識進入這一狀態(tài)。*后,幸福(斯賓諾莎使用意義更強烈的拉丁語詞“beatitudo”)只是真思想(pensée vraie)的活動,即美德:“幸福不是美德的回報,而是美德本身!睋Q句話說,幸福是大寫的“真”之情感(affect du Vrai),如果沒有數學,它就無法存在;如果沒有首先被論證,它就不能集中于一種直覺。再者,借助知性直觀,數學和邏輯學構成人們可以完美地稱為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的東西。 總之,任何哲學,甚至并尤其當它由復雜的科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藝術作品、革命的政策、強烈的愛所支撐時,都是一種幸福的形而上學,否則它不值得一個小時的辛勞。因為,論證、思想的普遍邏輯、對形式主義的理解、對新近詩歌的認真閱讀、對大眾示威游行的危險介入和沒有保障的愛都是可怕的考驗,如果不是由于這一切對真正生活的存在不可或缺,那么為何要將它們強加給思想和生活?蘭波(Rimbaud)說真正的生活不在場,而我們這些憎惡一切形式的懷疑主義、犬儒主義、相對主義和不易受騙者的徒勞諷刺(vaine ironie du nondupe)的哲學家,我們確信真正的生活從來不可能完全缺席。以下就這種確實性提出我自己的觀點,我分四個步驟進行論述。 首先,我對哲學在今天可能具有的意義進行總體確定,如果它至少能回應時代指令的話。換言之,我說明人類主體為何能夠(事實上是應該,但這是另一回事)在自身懷有一種獨特欲望,我非常簡單地將它稱為哲學的欲望。通過對當代各種約束的分析,我指出今天哲學的處境是防御性的,因此便有一個額外的理由來支撐哲學的欲望。同時,我概述這一支撐與真實幸福的可能性相關聯的原因。 接著,為闡明在此種幸福及其與哲學欲望的聯系這一方向上給我們以教益的東西,我談到反哲學,它因一群杰出的作家而出名,如帕斯卡、盧梭、克爾凱郭爾、尼采、維特根斯坦、拉康。我的論點是,盡管這些反哲學家對同時存在于真實與真福(béatitude)之中的可能性普遍抱懷疑態(tài)度,而傾向于認為犧牲具有偉大價值,哪怕犧牲徒勞無益,但他們對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他們使我們的古典主義不會轉變?yōu)閷W院派,后者是哲學因而也是幸福的主要敵人,因為,使學院式話語必然得以辨認的情感是厭煩。實際上,正是他們,偉大的反哲學家,告訴我們,一切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的獲取并非通過從事各種尋常工作及采納占統治地位的觀點,而必須經由與世界發(fā)展方式的一種決裂所帶來的、被存在體驗的結果。 在第三章中,我全力以赴地回答現代人和篤信馬克思主義者總向哲學家提出的問題:“你和你的那些不著邊際的抽象推論有什么用?不應該坐在房間里解釋世界,必須改變它!庇谑俏宜妓鳌案淖兪澜纭钡囊馑。假設人能夠改變世界,那么需要哪些方法?此分析確認,在對“如何改變世界?”這一問題的可能回答與真實幸福之間有某種主觀聯系。通過強調指出“世界”“改變”與“如何”這些詞的深刻意義,聯系被建立,而這一工作同時表明在所考慮的問題中,沒有什么可以令哲學家感到為難或讓他變得無用,恰恰相反。 第四即*后一章更為主觀。它在于提供哲學戰(zhàn)略與情感的一個局部例證,這是我的哲學寫作思考正處的階段。我回顧——并沒有忽視真理與幸福的關聯——我的工作的先前諸階段,從《主體理論》(Théorie du Sujet,1982)到《世界的邏輯》(Logiques des mondes,2006),包括《存在與事件》(Ltre et lvénement,1988),因此也是回顧存在多(êtremultiple)、事件、真理和主體等基本范疇的建立。隨后我指出那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它們尤其與“真理主體(sujet de vérité)”這一問題相關,真理主體在其行動的內在性,因而也是在可以說“從內部”構成其獨特幸福的東西中得以把握。我指出《真理的內在性》(LImmanence des vérités)這本新書的線索,它基本上是有限和無限之間的一種新辯證法,但我也絲毫不隱瞞,該書的核心內容極為艱澀。在這種新辯證法中,幸?梢员欢x為有限的一種中斷(une interruption de la finitude)的肯定性經驗。 這本簡短的小書旨在開啟道路,以便哲學戰(zhàn)略家能夠對每個人說:“這足以讓你信服,反對一切觀點且為某些真理而思考,這遠不是你所想象的徒勞無益的活動,而是通向真正生活的*短路徑,當真正的生活存在時,它以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著稱。”
真實幸福的形而上學 作者簡介
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1937— ),當代法國哲學家,曾任巴黎高師哲學教授,是當代世界與齊澤克、阿甘本等人齊名的左翼學者。曾師從阿爾都塞,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對后現代主義的哲學終結論進行了批判,以《存在與事件》一書開創(chuàng)了“事件哲學”。他的代表作還包括《主體理論》《世界的邏輯》《世紀》《哲學宣言》等。 【譯者簡介】 劉云虹,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翻譯家,譯有《我最美好的回憶》、《娜儂》、《小王子》、《知識分子與法蘭西激情》、《批評與臨床》(合譯)、《被詛咒的部分》(合譯)、《米蘭??昆德拉:一種作家人生》(合譯)等法國文學與社科名著。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