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少年與惡的距離:被推向犯罪的孩子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308315
- 條形碼:9787519308315 ; 978-7-5193-0831-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與惡的距離:被推向犯罪的孩子們 本書特色
年度暢銷書3冠王 (ORICON新書非虛構類/東販新書非虛構類/日版新書非虛構類) 知名連鎖書店紀伊國屋書店年度圖書大獎 知名連鎖書店宮協(xié)書店年度圖書大獎 本書以及后續(xù)改編漫畫版本銷量突破150萬冊 人民檢察院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1)》中披露,2017年至2021年,我國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高達308 147人次,2021年受理審查逮捕人數(shù)較2017年上升6%。期間,幾起未成年人實施的暴力犯罪更是引發(fā)公眾廣泛的關注。 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都不成熟,更容易因沖動而誤入歧途。傳統(tǒng)觀點認為預防未成年犯罪,一方面要加強德育教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另一方面推崇贊美教育,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本書的作者尖銳地指出,傳統(tǒng)方式有嚴重的不足。增強孩子的“心智能力”,傳統(tǒng)方法強調“心”,即德育,“智”的不足則被忽略了。作為一名兒童精神科醫(yī)生,作者接觸大量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之后,發(fā)現(xiàn)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認知功能普遍低下,甚至不知道如何把蛋糕三等分。面對這些“不會切蛋糕的孩子”,幫助他們真心反省之前,人們是否應該評估他們是否具備反省的智力? 智商低于70分會被認定為“智力障礙”,介于70~84之間則屬于“邊緣智力”。如果按照過去的標準,“邊緣智力”及以下的群體占到人口總數(shù)約16%,這些人大部分都屬于輕度智力障礙。輕度智力障礙與正常人不好區(qū)分,自然也就更容易被忽視。“輕度”這個詞容易讓人誤以為他們不太需要支持,他們自己也愿意裝作普通人,拒絕接受幫助,直到某一天出了什么問題,才成了讓人難以理解“為什么會做出這種事”的人。 本書影響了日本70萬讀者,引發(fā)全社會對未成年犯罪問題的熱議。2018年,日本登記的智力障礙者人數(shù)達到108萬人,短短5年之內增加了一倍,人們對于智力障礙的理解深化了。
少年與惡的距離:被推向犯罪的孩子們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真正機制,在日本引發(fā)全民討論熱潮。本書的作者是兒童精神科醫(yī)生,由于工作原因接觸過不少未成年犯罪的孩子。通過和這些孩子深入交流,他猝然得知這些孩子驚人的共通點——不會均分蛋糕、不會臨摹簡單圖形、不會加減乘除、看不懂漢字。原來,他們缺乏基本的“認知功能”,亟須介入支持或接受特殊教育。 現(xiàn)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智力障礙”指的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這個定義其實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如今,智商介于70~84之間屬于“邊緣智力”。如果按照這一標準,“邊緣智力”及以下的群體占到人口總數(shù)約16%。 “邊緣智力”在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中的比例顯著高于在大眾中的比例。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不斷通過“問題行為”發(fā)出“求助信號”。然而,我們看見了嗎?又或者當作一回事了嗎? 大至教育制度、司法體系,小至你我每個人……整個社會氛圍與做法,全然將這群孩子隔絕在外。少年管教所里犯罪少年的真實境遇,反映出社會的失敗和我們的冷漠。在成長各階段連連被忽視的孩子們,長大后迅即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作者多年總結的經過驗證的簡單方法(每天5分鐘,就能完成不會傷害孩子心靈的“認知功能強化訓練”),可以切實幫助“邊緣智力”的孩子學會反省,減少未成年犯罪的概率,對社會關切的焦點問題極具現(xiàn)實意義。
少年與惡的距離:被推向犯罪的孩子們 目錄
少年與惡的距離:被推向犯罪的孩子們 作者簡介
宮口幸治:立命館大學教授。畢業(yè)于京都大學工學部和神戶大學醫(yī)學部。他曾作為兒童心理醫(yī)生在精神科醫(yī)院和醫(yī)療少年犯管教所工作,自2016年起擔任現(xiàn)職。此外他還主持“認知訓練研究會”的工作,為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障礙的孩子們提供援助。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