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wǎng)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作者:趙祥祿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12-01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4 頁
讀者評分:4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政治軍事銷量榜
中 圖 價:¥20.9(5.5折) 定價  ¥3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115590
  • 條形碼:9787802115590 ; 978-7-80211-559-0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本書特色

規(guī)范或制度從何而來才是正當?shù)模炕蛘哒f,用什么方法得出的規(guī)范或制度才是正當?shù)?作者以這個問題為核心,對比分析了西方三位著名學者--羅爾斯、麥金太爾與哈貝馬斯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作者詳細解讀了羅爾斯的建構主義模式、麥金太爾的語主義模式和哈貝馬斯道德商談模式,并對這三種模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后指出了哈貝馬斯的道德商談模式綜合了羅爾斯建構主義與麥金太爾的語主義,是一種出路,并指出了哈貝馬斯的道德商談模式的某些不足。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目錄


摘要
導論
**章 羅爾斯的建構主義模式
1.1 建構主義的構成要素
1.2 建構主義的目的
1.3 作為一種證明方法的“反思平衡”
1.4 對建構主義的一些批評
1.5 建構主義:政治的或形而上學的?
1.6 小結
第二章 麥金太爾的語主義模式
……
第三章 哈貝馬斯的道 德商談模式
第四章 三種正義探究模式的對比分析
第五章 建構主義、語境主義或道德商談?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節(jié)選

br />     在社會正義(公正)問題的研究中,我曾經(jīng)強調,要把道德上的、政
  治上的和經(jīng)濟上的公正嚴格地區(qū)分開來。這三個方面公正有完全不同的含
  義,適用于完全不同的范圍,我們不能把它們混淆起來。如果混淆起來,
  那么這就會產(chǎn)生許多理論和實踐上的困難。趙祥祿的博士論文《正義理論
  的方法論基礎——羅爾斯、麥金太爾與哈貝馬斯》使我對于這個問題產(chǎn)生
  了進一步的聯(lián)想,特別是關于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的關系的聯(lián)想。
    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的關系在歷史上有一個變遷的過程。在傳統(tǒng)社
  會,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是結合在一起的。后來,雖然道德正義和政治正
  義有所分別,但是,這兩者之間仍然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道德正義常常被看
  作是政治正義的基礎。這就是說,如果一個政治制度,一個法律體系滿足
  了一定的道德標準,被一定的道德體系所認可,那么這個政治制度和法律
  體系就是正當?shù),反之就是不正當(shù)摹T谶@里,道德正義獲得了一種政治
  的意義,而政治正義似乎也具有道德的功能。大體說來,啟蒙運動之前的
  傳統(tǒng)社會沒有嚴格地把政治正義和道德正義區(qū)分開來。具有道德色彩的神
  學權威具有確立政治正義的功能。啟蒙運動以來,神學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
  道德問題和政治問題開始被區(qū)分開來。道德問題屬于個人事務,而政治問
  題是公共事務。于是,在康德那里,具有實踐理性的入是自我立法的人。
  如果立法的主體是個人,那么這個法就是倫理,如果立法的主體是國家的
  公民,那么這個法就是法律。對于康德來說,道德上的正義和政治上的正
  義是兩個相關的,但是又是相互分離的兩個問題。應該說,把道德正義和
  政治正義區(qū)分開來,是啟蒙運動以來的許多思想家,給我們所提供的一份
  重要的思想遺產(chǎn)。它也為現(xiàn)代國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
礎。。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的標志就在于這個國家在何
種程度上把政治正義和道德正義區(qū)分開來。
    從理論上來說,羅爾斯和哈貝馬斯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道德正義和政
治正義的區(qū)分。如果說在《正義論》中,羅爾斯的這個思想仍然還不是十
分明確的話,那么在《政治自由主義》中,羅爾斯非常明確地把政治正義
和道德正義區(qū)分開來。在他看來,政治正義是人們如何用理性的方法來制
定社會契約的問題,而道德正義則是個人的道德正義,是道德主體的個人
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道德觀念。這些不同的道德觀念很難達到
一致。這是一種理性多元論的事實。因此,對于羅爾斯來說,政治正義不
能建立在某種道德學說的基礎上。或者說,任何一種道德正義的觀念都不
能成為政治正義的基礎。羅爾斯認為,道德正義屬于公平正義的統(tǒng)合學
說。這些不同的統(tǒng)合學說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是多元的。在現(xiàn)代社會中,
人們享有思想自由和信仰自由的權利。這些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宗教信
仰和世界觀的人們是無法達成妥協(xié)的,它們甚至常常尖銳對立。或者說,
在道德正義的問題上,人們可能是完全對立的,而沒有達成共識的可能
性。政治自由主義不強求把這些不同的道德觀念綜合起來,搞折中和平
衡,強行使各種統(tǒng)合學說協(xié)調起來,或者剪裁政治觀念使之適應統(tǒng)合學
說。這都是錯誤的共識理念。哈貝馬斯在政治正義和道德正義關系的問題
上,與羅爾斯有某些一致之處。他也認為,政治正義應該與道德正義區(qū)分
開來。他強調,道德規(guī)范不能成為法律規(guī)則的摹本;蛘哒f,法律規(guī)則不
是從道德規(guī)則中推導出來的。我們不能用道德正義為政治正義辯護。但
是,哈貝馬斯和羅爾斯又不同,哈貝馬斯認為,在道德問題上,我們可以
達成共識,這種共識具有知識的特點。這種知識來源于人們的商談過程。
同樣,法律的規(guī)則也來源于人們的商談過程。對于羅爾斯來說,政治正義
應該與某種特殊的道德正義理論保持距離,而對于哈貝馬斯來說,政治正
義與道德正義是密切相關的,處于一種互補的關系中。(《在事實與規(guī)范之
間》,三聯(lián)書店,2003年版,第130頁)在這一點上,他又與麥金太爾有
著某種類似之處。可以說,在政治正義和道德正義的關系問題上,哈貝馬
斯走了一條中間道路。趙祥祿的博士論文在這個方面有詳細的、有深度的
論述。
    道德正義和政治正義之間的關系問題確實是一個非常令人困惑的問
  題。我們完全有必要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思想家們在這個問題上出現(xiàn)了不
  同的分歧。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道德正義不能成為政治正義的基礎,道
  德原則不是衡量政治問題的標準。尤其當人們在道德問題上持各種不同的
  看法的時候,道德原則更不能成為解決政治問題的標準。我們并不否認道
  德正義和政治正義的相互關系,并不懷疑道德正義對于政治正義積極價
  值,但是,我們反對那種用道德正義來論證政治正義的做法。政治正義是
  要達到政治權力之間的均衡和經(jīng)濟利益上的妥協(xié)。這種妥協(xié)和均衡要通過
  民主和法律的程序才能達到,而不能依靠道德的說教。當然,這并不是說
  道德的東西在這里毫無作用,而是說,它要在民主和法律的程序中發(fā)揮作
  用。趙祥祿的博士論文從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的角度探索了這個問題。
  這對于我們今天建立民主法治國家,對于我們建立一個正當?shù)纳鐣刃蚓?br />   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這篇博士論文在評審和答辯的過程中受到
  了同行專家的好評。這既是對趙祥祿的工作的肯定,同時也是一種鼓勵。
  愿趙祥祿博士在這種鼓勵下,取得更大的成績。
    王曉升
    2007年9月3日于中山大學
第三章哈貝馬斯的道德商談模式
    哈貝馬斯指出,一種后形而上的社會理論,除了要有批判的立場外,
它還必須表明自身的哲學規(guī)范性基礎,并在理性的觀照下,審視當今的社
會狀況,發(fā)現(xiàn)它的缺陷與弊病,提出一種消除這些缺陷與弊病的方案。從
哈貝馬斯的這個觀點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他的理論的兩個重要方
面:即批判和重建。一方面,在哈貝馬斯早期思想的發(fā)展中,他思考的主
題是對現(xiàn)代性的診斷,指出現(xiàn)代性的事業(yè)是一個未竟的事業(yè),他對西方國
家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行了一系列的批判,指出了其中的種種不足和弊端;但
是,另一方面,近20年來他的思考主題轉向了現(xiàn)代憲法民主國家的命運,
他指出,交往行為理論不僅可以用于現(xiàn)代社會的批判,也可以用于理想目
標的重建。因此,他提出了商談倫理學和法律商談論。商談倫理學和法律
商談論是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在道德領域和法律領域內的運用,其目
標是要重建道德和法律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基礎,哈貝馬斯對于正義問題的
研究就屬于該階段,并因此提出了一種道德商談模式的正義探究方法。
    3.1  道德商談模式的背景
    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帶來的“意義喪失”與“自由喪失”
問題、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之間的爭論和分歧,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者對哈貝
馬斯的挑戰(zhàn),共同構成了哈貝馬斯提出道德商談模式的背景。   
  3.1.1  “意義喪失"與“自由喪失"
  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指出,哈貝馬斯的理論首先是一種社會批判理論,他
的道德商談模式也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基礎
上提出的。哈貝馬斯認為,正如韋伯所指出的那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
發(fā)展是一種理性化的過程,這種理性化過程一方面是經(jīng)濟活動的合理化和
官僚國家機構的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另一方面則是宗教——形而上學世界
觀的解神秘化的過程和現(xiàn)代意識結構的形成過程。
    就**個方面來說,雖然經(jīng)濟活動的合理化和官僚機構的建立和完善
使資本主義經(jīng)濟和現(xiàn)代國家在功能上相互補充,相互穩(wěn)定,但是這種發(fā)展
是一種片面的理性行為的蔓延過程,是單純的“工具理性”或“技術理
性”的發(fā)展。這種“工具理性”或“技術理性”不但被當作統(tǒng)治自然的
純粹手段,而且發(fā)展為一種社會統(tǒng)治。工具理性的泛濫和對人不斷擴張的
統(tǒng)治加速了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物化”:以利潤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生
產(chǎn)使職業(yè)勞動*大限度地工具化,帶來了越來越沉重的效率壓力;競爭機
制的普遍化使人徹底淪為資本的附庸,喪失了獨立人格;生活方式的消費
化使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市場的控制,成為商品交換的奴隸。工具理性的
這種片面發(fā)展導致了“自由喪失”問題,即工具理性破壞并壓抑著人的本
質,使人陷人物質利益的追求而不能自拔,人成了金錢和利益的奴隸。總
之,哈貝馬斯認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性化過程并未給人帶來個性的
自由和解放,相反,卻將人置于一種比前啟蒙時期的統(tǒng)治更加全面而具體
的統(tǒng)治之下。
    就第二個方面來說,韋伯用克服神秘思想的程度,也就是與巫術思想
的分離程度,來衡量一種宗教——形而上學世界觀的合理化。韋伯認為,
就宗教——形而上學世界觀的解神秘化的過程來說,解神秘化過程一方面
促使符號系統(tǒng)按照各自不同的抽象價值標準(比如真實性、規(guī)范正確性、
美和本真性)加以合理化;另一方面,它也導致了形而上學——宗教世界
觀的意義同一性發(fā)生解體:在各種獨立的價值領域之間出現(xiàn)了競爭,而且
無法再用一種高高在上的神圣世界秩序或宇宙學的世界秩序來消除這種競
爭。哈貝馬斯指出,在各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語境和生活領域當中,生活世
界的同一性如何才能得到保障的問題,早在散居各處的部落社會當中就出
現(xiàn)了。但是在這些社會中,還可以用神話世界觀來阻止不同生活領域之間
的沖突:任何一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原始力量,并且和其他的原始力量和睦
共處。在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階段,隨著文化價值領域的分化和現(xiàn)代意識結構的
解放,理性本身分解為多元的價值領域,從而毀滅了自身的普遍性,生活
世界的同一性再也無法用神話世界觀來加以保障了;艨撕D舱J為,解
神秘化使得宗教和形而上學取代了神話——巫術思想,也正是這種解神秘
化推翻了合理化世界觀的核心內涵,即神學原理和本體論——宇宙論原理
的可信性;艨撕Df:“崇拜圖騰的部落、氏族、中世紀的教會、資產(chǎn)
階級革命時代的民族等,它們的生活都遵循歷史發(fā)展而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模
式。這些模式——或是巫術的,或是宗教的,或是哲學的——反映了各自
的社會統(tǒng)治方式。它們構成了一種文化黏合劑……(但是)這些古老的制
度已經(jīng)瓦解了,因為它們所要求的團結形式被證明是虛假的,和它們聯(lián)系
在一起的意識形態(tài)則變得空洞無物,并且具有衛(wèi)道的色彩。”①哈貝馬斯指
出,在現(xiàn)代社會里,如果各個價值領域的獨特邏輯可以進入到相應分化開
來的生活領域的社會結構當中,生活領域相互之間就會出現(xiàn)緊張,文化層
面上不同有效性要求之間的差異性在社會層面上也可以轉化為不同制度化
的行為取向之問的緊張關系,也就是說,轉化為行為沖突。認知——工具
的行為取向、道德——實踐的行為取向以及審美——表現(xiàn)的行為取向,超
越了個性系統(tǒng)平均的一體化能力,導致了生活方式之間的持續(xù)沖突。按照
韋伯的解釋,這種意義喪失是對個體發(fā)出的挑戰(zhàn),要告訴人們的是,社會
秩序當中再也不可能出現(xiàn)同一性了。
    在這樣一種“意義喪失”和“自由喪失”的困境下,如何找回失去的
意義與自由?這是哈貝馬斯需要思考的問題。其交往行為理論就是在這個
背景下提出來的,而道德商談模式恰恰就是交往行動理論的運用和發(fā)展。



正義理論的方法論基礎 作者簡介

p>【作者簡介】
    趙祥祿:男,1 973年生,河南駐馬店人,倫理學博士。2007年畢業(yè)于中山大
學哲學系,現(xiàn)任

商品評論(1條)
  • 主題:一般般,沒有想象的好,視野比較狹窄。

    一般般,沒有想象的好,視野比較狹窄。

    2015/3/31 15:53:17
    讀者:zhy***(購買過本書)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