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 增廣賢文-國學經(jīng)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14606
- 條形碼:9787550214606 ; 978-7-5502-146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弟子規(guī) 增廣賢文-國學經(jīng)典 本書特色
中國兒童的啟蒙經(jīng)典,明心見性的*佳作品。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強烈推薦的中文讀物,傳承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讀本。 國學專家傾情推薦,迄今為止*適合孩子閱讀的啟蒙讀物。 培養(yǎng)孩子樹立正確人生觀,提高孩子品味修養(yǎng)的精神導師。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1722)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暗茏印笔侵敢磺惺ベt人的弟子,“規(guī)”的意思是“規(guī)則”。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分、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的*佳讀物。所以《弟子規(guī)》是每一個學習圣賢經(jīng)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閱讀的。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這些內容雖有其消極的一面,但它倡導行善做好事,則是值得肯定的。 《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還有一些內容含義比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確的理解,就會變成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在閱讀時我們要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明察揚棄,批判繼承,汲取其有營養(yǎng)的成分,古為今用。 本書精心設計了名家導讀、閱讀理解、分享與積累、必考知識點自測等欄目,旨在引領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增加文學積累;書中附有精美的插圖,有助于學生理解內容并增加視覺享受。
弟子規(guī) 增廣賢文-國學經(jīng)典 內容簡介
【無障礙閱讀】 內文附有名家導讀,精心批注,掃除閱讀障礙,分享并積累閱讀點滴。 【彩色美繪本】 清新的色彩,精美的插圖,鮮活生動地再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圖文并茂,相得益彰,有助于內容的理解并增加視覺享受,令閱讀不再枯燥。 【讀名著學語文】 本套叢書所選著作,皆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必讀書目,由眾多專家聯(lián)合審定,每章節(jié)的寫作技法點撥、素材積累借鑒,能夠幫助孩子實現(xiàn)讀寫遷移,讓孩子閱讀無障礙的同時,學習也能更上一層樓。 【課外延伸閱讀】 每部作品前的“紙上互聯(lián)網(wǎng)”部分,是針對全書內容的綜合性概括和相關知識鏈接,文字簡練,語言精辟,使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作品特點、主要人物、作者生平等多方面的內容了然于心,做到宏觀閱讀與細節(jié)把握相結合;作品后的讀后感例文不僅可以加深孩子對作品的理解,同時對寫作也是更好的借鑒。
弟子規(guī) 增廣賢文-國學經(jīng)典 目錄
弟子規(guī)
**部分 總敘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第二部分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第三部分 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第四部分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
第五部分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
第六部分 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既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第七部分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第八部分 余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損,就補之。
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
增廣賢文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文,多見多聞。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
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
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無。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jīng)書。
養(yǎng)子不教如養(yǎng)驢,養(yǎng)女不教如養(yǎng)豬。
白酒釀成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見者易,學者難。
點石化為金,人心猶未足。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河狹水急,人急智生。
路不行不到,事不為不成。
無錢方斷酒,臨老始看經(jīng)。
兄弟相害,不如自生。
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滿謝蒼天。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人老心未老,人窮志莫窮。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爽口食多偏作藥,快心事過恐生殃。
富貴定要安本分,貧窮不必枉思量。
龍歸晚洞云猶濕,麝過春山草木香。
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
人貧志短,馬瘦毛長。
千里送鵝毛,禮輕仁義重。
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
千經(jīng)萬典,孝義為先。
富從升合起,貧因不算來。
急行慢行,前程只有多少路。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見。
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
利刀割肉痕易合,惡語傷人恨不消。
有錢堪出眾,無衣懶出門。
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池塘積水須防旱,田地勤耕足養(yǎng)家。
附錄:增廣賢文(全文)
《弟子規(guī)》讀后感
必考知識點自測
弟子規(guī) 增廣賢文-國學經(jīng)典 相關資料
《弟子規(guī)》所講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經(jīng)常廣泛運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今后,還要深入內心地反復讀誦《弟子規(guī)》,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并把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和行為的指南。
——《中國古代文學史》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