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00104
- 條形碼:9787201100104 ; 978-7-201-10010-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內容簡介
《黨校研究成果系列: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以我國高等學校領導體制的歷史變遷為研究對象,探討了高等教育領域的政策導向變化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高校內部黨政關系的影響,并對各時期政治和社會背景作了考察和分析。作者通過梳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初期高校內部領導體制的四次轉型、特殊時期高校受到的沖擊、破壞和恢復調整、改革開放后高校領導體制的探索和試點等,對高校領導體制的演變、黨政關系的協(xié)調和磨合等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終落腳于當前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確立和完善,并通過實證研究揭示當前高校內部領導體制的運行及黨政關系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一些關于在黨建科學化視野中改革和完善高校黨政領導體制的對策性思考。
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目錄
**章 領導體制的相關概念
**節(jié) 黨的領導體制和高校領導體制
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體制
二、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
三、高校外部領導體制和內部領導體制
第二節(jié) 領導體制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集體領導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是黨領導國家政權建設的基本原則
二、集體領導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領導制度
第三節(jié) 委員會制和首長負責制
一、黨的委員會制是集體領導的主要實現(xiàn)形式
二、首長負責制及其運行困境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前對部分高校的領導和影響
**節(jié) 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領導高校的摸索
一、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高等學校的組織構成和領導模式
二、中國共產黨在國統(tǒng)區(qū)高校中的發(fā)展和影響
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高等學校的特點
第二節(jié) 中國共產黨教育史上的特殊篇章
一、教育之于政治的意義
二、中國共產黨尤其重視高等教育的原因分析
三、高等教育的“延安模式”
第三章 執(zhí)政黨領導體制的轉型在高校中的體現(xiàn)(1949-1966)
**節(jié)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前后對高校的接管和領導(校務委員會制)
一、執(zhí)政黨領導體制和各項社會制度的確立
二、中國共產黨對文化教育事業(yè)和原有高校的方針和政策
三、校務委員會在當時高校中的運行方式和作用
第二節(jié) “以蘇聯(lián)為師”方針指引下的高校領導體制(校長負責制)
一、“以蘇聯(lián)為師”下的院校調整及高校發(fā)展
二、向“校長負責制”的轉型及校內黨政關系的協(xié)調
三、加強黨在高校中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
第三節(jié) 黨委地位在高校中得到顯著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務委員會制)
一、黨的八大對黨的領導體制的改革
二、黨委地位在高校領導體制中開始凸顯
三、黨領導一切在高校中的體現(xiàn)
第四節(jié) 高校內黨政關系相對和諧發(fā)展(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
一、《高校六十條》對高校領導體制的整合
二、進一步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章 “文革”對高校的沖擊和破壞(1966-1976)
**節(jié) 高校成為“文革”的首發(fā)區(qū)和重災區(qū)
第二節(jié) 高校內領導體制的病變
一、非常態(tài)的領導模式
二、對辦學領導模式所進行的“教育革命”評價
第五章 黨政分開在高校內的探索和試點(1976-1989)
**節(jié) 恢復時期的高校領導體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一、高校領導體制在調整中發(fā)展
二、校務委員會職能發(fā)生重大變化
第二節(jié) 高校對黨政分開的試點(校長負責制)
一、黨政分開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改革
二、高校試行“校長負責制”
……
第六章 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確立和發(fā)展(1989年至今)
結論和思考
附錄
參考文獻
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節(jié)選
《黨校研究成果系列: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一、“以蘇聯(lián)為師”下的院校調整及高校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蘇聯(lián)共產黨就是我們的*好的先生,我們必須向他們學習。”當中國革命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巨大任務是恢復國民經濟,加快國家建設,逐步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因此提出向具有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蘇聯(lián)學習,在當時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下是一種必要的選擇。學習蘇聯(lián)教育模式和經驗就是在全國學習蘇聯(lián)經驗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在20世紀50年代,一系列學習蘇聯(lián)教育經驗的活動在全國高教系統(tǒng)展開,當時的教育部部長馬敘倫曾經說過:“學習蘇聯(lián)先進經驗,進行教學改革,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次革命!苯逃摹叭P蘇化”包括對后來中國高教事業(yè)產生深遠影響的院系調整和課程設置改革! τ20世紀50年代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這一歷史事件,學者們經常會進行回顧和反思。在這里筆者作一個簡單的回望:新政權看到中國作為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國,工業(yè)基礎薄弱,而已有的高校院系龐雜重復,培養(yǎng)目標籠統(tǒng)模糊,系科門類畸輕畸重,高等教育的教育內容也不符合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要求,因此提出了要向蘇聯(lián)學習高教模式。對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早是在1950年6月初召開的**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提出來的。當時由于條件所限,沒有形成具體的調整方案。1951年5月,教育部在當年工作方針任務的報告中提出了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初步設想,根據(jù)這個設想,當年進行了局部調整,1952年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高校院系調整,1953年進行繼續(xù)調整。調整的方針是:“以培養(yǎng)工業(yè)建設人才和學校師資為重點,發(fā)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大學!闭{整的原則是:根據(jù)國家建設規(guī)劃,將公私立高等學校通盤規(guī)劃,合理布置學校網(wǎng);同類系科歸并或組建成專門學院:集中人力財力,擴大工科、師范和綜合大學理科的規(guī)模,加快發(fā)展速度。調整的步驟是:由工業(yè)院系的調整進而到對其他院系的調整:從學院的調整進而到對科系的調整;從重點地區(qū)、重點院校的調整進而到對高等學校的全面調整。這次改革雖然指導思想上在強調學習蘇聯(lián)教育經驗的必要性的同時,也強調要注意結合中國的實際,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完全是照搬蘇聯(lián)。經過四年的改革實踐,1956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章程草案》,將改革的經驗以法令形式規(guī)定下來,該章程草案的制定標志著以蘇聯(lián)模式為藍本的新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確立!
高等學校黨政領導體制研究 作者簡介
張曉清,女,1979年12月生,浙江余姚人,2005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12年獲法學(中共黨史)博士學位,F(xiàn)任復旦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曾在《上海黨史與黨建》《理論界》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參與編寫上海市共青團委員會《上海青年發(fā)展報告》系列叢書。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內部管理體制研究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