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4513271
- 條形碼:9787514513271 ; 978-7-5145-1327-1
- 裝幀:80g輕型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本書特色
★譯文流暢,通俗易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倫·霍妮的代表作,暢銷73年,影響數(shù)十個國家的百億人,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自助讀物。 ★ 你是否正獨自承受著孤獨、疲憊、焦慮、抑郁、絕望?你是否常常做一些自己內(nèi)心不愿意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你是否正經(jīng)歷著痛苦的內(nèi)心沖突?讀這本書,化解內(nèi)心沖突,建立內(nèi)心自信的方法就在這里。 ★學會與不完美的自己握手言和,才能更從容的面對生活。 ★雙封精裝,裝幀精美,收藏閱讀皆相宜。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內(nèi)容簡介
在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下,我們常常與我們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做了很多不是出于本心的選擇和決策,于是產(chǎn)生了這些足以主宰我們?nèi)松膬?nèi)心沖突。為了解決這些沖突,我們往往會虛構(gòu)各種“理想化意象”,通過“外化”把責任推給他人,甚至還會采取一些防御策略來回避內(nèi)心的沖突。然而,這些策略不但不能消除沖突,反而會增加我們內(nèi)心的恐懼、焦慮和絕望。 卡倫·霍妮認為,人都有成長的愿望,會一直愿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本書以分析病人和自身心理的臨床經(jīng)驗為基礎,指出了我們在被內(nèi)心沖突困擾時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沖突的方法。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學會自我解決內(nèi)心的孤獨、瘋狂、迷失和熱愛等問題,收獲內(nèi)心的完整、成熟和安寧,重建人生自信,更加更從容的面對生活。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目錄
**部分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和試圖解決的辦法
**章 內(nèi)心沖突的痛苦 3
第二章 基本沖突 13
第三章 接近人 26
第四章 對抗人 39
第五章 回避人 48
第六章 理想化形象 69
第七章 外化作用 86
第八章 虛假和諧的輔助手段 101
第二部分 未解決沖突的后果
第九章 恐懼 113
第十章 人格衰竭 124
第十一章 絕望 147
第十二章 虐待狂傾向 158
結(jié)論 神經(jīng)癥沖突的化解 182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節(jié)選
**章 內(nèi)心沖突的痛苦 我在開篇要說的是:有內(nèi)心沖突并不意味著患有神經(jīng)癥。在人生的某個時期,我們的愿望、興趣或信念勢必會與周圍的人發(fā)生碰撞。正如我們與周圍環(huán)境經(jīng)常會發(fā)生沖突一樣,我們的內(nèi)心沖突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動物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本能決定的。它們在交配、撫育幼崽、覓食、抵御危險等方面的行為或多或少都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則,不受個體決策的影響。與之相反,能夠進行選擇和做出決策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同時也是一種負擔。我們可能需要在將我們引向相反方向的兩種欲望之間做出選擇。例如:我們可能想獨處,但也希望能有個朋友陪伴左右;我們可能想學醫(yī),但也想學音樂。或者也可能是在愿望與責任之間出現(xiàn)沖突。例如:我們希望能與戀人出去約會,與此同時有處于困境中的人需要我們照顧;我們既想與他人保持一致,又想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反對意見,這真是讓人左右為難。又或者,我們可能在兩種價值觀之間搖擺不定。例如:在戰(zhàn)爭時期,我們的信仰要我們投身于危險的任務中,但我們也想對家庭負責。 這些沖突的類型、范圍與強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如果社會文化狀態(tài)穩(wěn)定且受制于傳統(tǒng),選擇的種類就非常有限,個體可能發(fā)生沖突的范圍也會很窄。即便如此,也并不是說就沒有沖突。例如:一種忠誠可能妨礙另一種忠誠;個人欲望可能與集體責任對立。如果社會文化處于快速變遷的階段,會同時存在高度對立的價值觀和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個體需要面對多種難以抉擇的選擇。他或是順應社會的期望做人,或是成為一個持異議的特立獨行者;或愛上群居,或成為山林隱士;或尊崇成功,或鄙夷成功;或認為孩子要嚴格管教,或認為孩子應自由成長;或認為男女有著不同的道德準則,或認為雙方應該是平等的;或把性關系當作人類親密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或?qū)⑵渑c愛慕之情分離;或許會有種族歧視,也可能會認為人類的價值與膚色、鼻子的形狀無關;等等。 毫無疑問,生活在當今社會文化下的人都會面臨上述這些選擇,因此人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沖突并不足為奇。但奇怪的是,大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沖突,因此也沒有采取任何具體的方法來解決它們。他們通常得過且過,把自己交給各種偶然。他們不清楚自己身處何地,在無意識中做出了各種妥協(xié),陷入了各種矛盾之中。我在這里指的是正常人,既非普通人,也非理想的人,而是未患神經(jīng)癥的人。 因此,要想找出矛盾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決策,必須有前提條件。這些前提條件具有四重性:我們必須清楚我們的愿望是什么,甚至可以說,我們的情感是什么樣的。我們是真的喜歡一個人,還是因為我們應該喜歡他所以才認為自己喜歡他?如果我們的父母去世了,我們是真的悲傷,還是僅僅做做樣子?我們是真的希望成為一名律師或醫(yī)生,還是僅僅因為我們認為它是一份令人尊敬并且收入豐厚的工作?我們是真心希望孩子能幸福獨立,還是僅僅嘴上說說?大多數(shù)人會發(fā)現(xiàn)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很難回答;可以這么說,我們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 由于沖突通常與信念、信仰、道德、價值觀有關,我們的內(nèi)心只有在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價值觀的前提下才會產(chǎn)生沖突。那些僅僅被我們接收而沒有被接受的觀念不足以引起沖突或指導決策過程,一旦受到新的觀念影響,這些觀念隨即會被新的觀念輕易取代。如果我們已經(jīng)接受了周圍環(huán)境所推崇的價值觀,與我們核心利益有關的那部分本會出現(xiàn)的沖突便不會出現(xiàn)。例如,如果一個人從未質(zhì)疑過他心胸狹窄的父親的智慧,那么當他的父親想讓他從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yè)時,他的內(nèi)心便不會產(chǎn)生沖突。一個已婚男人如果愛上了第三者,實際上就陷入了一種沖突,但如果他沒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關于婚姻意義的信念體系,就會直接在阻力*小的道路上放任自流,而不是直面沖突,在兩種道路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某種沖突,我們就必須愿意且能夠放棄矛盾問題的某一方面。但極少有人能斷然放棄,這是因為我們自身的情感和信念非常混亂,或者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多數(shù)人的內(nèi)心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難以做出取舍。 做出決策的前提是決策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承擔它所帶來的責任。這包括決策錯誤所造成的風險,決策者愿意承擔后果,且不怨天尤人,應該抱有“這是我的選擇,我自己的事”的想法。當然要有這種想法,其先決條件是要有比多數(shù)人更加強大的內(nèi)心和更高的獨立性。 正因為我們當中大多數(shù)人都會陷入沖突的糾纏中——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都傾向于帶著羨慕和嫉妒的心情,去看待那些看似不會被任何類型的內(nèi)心不安所羈絆、生活非常順利的人。有時,我們確實可以羨慕,他們可能內(nèi)心強大,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也或許經(jīng)過多年的歷練,他們內(nèi)心的沖突已經(jīng)消失,再加上沒有必要再做決策,他們掌握了使內(nèi)心平靜的方法。但是外部表現(xiàn)可能是具有欺騙性的。更多時候,由于他們的冷漠、順從或僥幸,我們所羨慕和嫉妒的那些人并沒有按照自己的信念真正地面對沖突或化解沖突,他們只是放任自流,或者為眼前的利益所驅(qū)使罷了。 有意識地直面沖突盡管可能比較痛苦,卻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能力。我們越能面對自己的沖突并找出解決辦法,就越能獲得更多的內(nèi)心自由感和內(nèi)心力量。只有愿意承受沖突的打擊,我們才有可能成為命運之舟的主宰。根植于麻木的虛假平靜根本不值得我們羨慕,它只會讓我們更加脆弱,更加不堪一擊。 當沖突涉及的是生活中的基本問題時,我們會更加難以面對和化解沖突。但是,只要我們活著,在原則上就能正視和化解沖突。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擁有更清楚的自我意識,并形成自己的信念。當我們充分認識到抉擇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因素的重要性之后,就能看到奮斗的目標,找到生活的方向。[ 對于僅僅被環(huán)境因素壓抑的普通人,哈利·愛莫森·福斯迪克的《做一個真實的人》(On Being a Real Person)一書會很有幫助。 ] 當一個人患有神經(jīng)癥時,認識和化解沖突的困難會無限增加。我必須說,神經(jīng)癥只是程度的問題——當我提到“神經(jīng)癥患者”時,我指的都是“達到神經(jīng)癥程度”的人。對他來說,對情感和欲望的意識程度非常低。很多時候,唯一能夠意識到的、明確的情感是恐懼和憤怒,這往往還是別人擊中他的弱點的時候他做出的反應。即使是這些情感,也可能被壓抑。這樣的患者確實存在,他們受強制性標準的影響如此之深,以至于連自己決定方向的能力都失去了。在這些強迫性傾向的控制下,個體甚至連放棄的能力都失去了,也幾乎沒有了承擔責任的能力。[ 參見第十章“人格衰竭”。 ] 神經(jīng)癥沖突可能涉及的問題,也可以是困擾正常人的普遍性問題,但是它們在種類上是迥然不同的。于是就有人會質(zhì)疑用同一個術語表示不同類型的東西是否恰當。我認為可以,但是必須清楚它們的區(qū)別。那么,神經(jīng)癥沖突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我們內(nèi)心的沖突 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代表人物,20世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裟菔巧鐣睦韺W較早的倡導者之一,主張以文化決定論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決定論。 張俊賢,心理咨詢師,癡迷研究心理學,對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霍妮等心理學大師的作品均爛熟于心。非常擅長用通俗易懂、簡潔流暢的語言翻譯經(jīng)典心理學,深入淺出的再現(xiàn)心理學大師的經(jīng)典之作!
- >
隨園食單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