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封面或封底有特價貼紙,為出版社處理庫存書標記。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4-01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03
讀者評分:5分1條評論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21.4(4.3折) 定價  ¥4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2748
  • 條形碼:9787208152748 ; 978-7-208-1527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本書特色

  全球化危機,新自由主義破產,民粹主義興起
  缺乏制度和文化準備的社會,如何解救自身?
  5年、10年甚至20年后,我們將站在哪里?
  不同的國族經驗,共同的緊迫議題
  一場建立跨國公共論域的思想實驗,15個語種接力出版
  全球15位前沿思想家共議——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內容簡介

  我們生活在激烈的政治變革期——脫歐公投,特朗普勝選,歐洲等地極右運動興起,民族主義和仇外情緒復歸……忽然之間,我們發(fā)覺自己身處一個僅僅幾年前還無法想象的世界。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戲劇性的發(fā)展,又該如何應對?我們正在目睹世界性的對于自由民主的棄絕,并代之以某種民粹威權主義嗎?
  本書集合了15位享有國際盛譽的思想家,分析并試圖理解現(xiàn)時代精神狀況背后的力量。他們跨越學科和國界來剖解當下的困局,在更廣闊的歷史情境中定位,探討未來可能的軌跡,并思考回擊這種反轉的可能。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目錄

  前 言/海因里!どw瑟爾伯格
  01— 民主的疲勞/阿爾君·阿帕杜萊
  02— 尋找目標與命名的癥狀/齊格蒙·鮑曼
  03— 晚期新自由主義的進步和倒退的政治/多娜泰拉·德拉波爾塔
  04— 進步的新自由主義還是反動的民粹主義:一個霍布森選擇/南茜·弗雷澤
  05— 民粹主義或自由派精英的危機—以以色列為例/伊娃·伊魯茲
  06— 多數(shù)的未來/伊萬·克拉斯特夫
  07— 歐洲避難所/布魯諾·拉圖爾
  08— 克服對自由的恐懼/保羅·梅森
  09— 怨憎時代的政治學,啟蒙的黑暗遺產/潘卡·米什拉
  10— 莽夫之勇/羅伯特·米?
  11— 去文明化—論西方民主的衰退趨勢/奧利弗·納赫特韋
  12— 從全球衰退到后資本主義反向運動/塞薩爾·倫杜埃萊斯
  13— 被排擠者的復歸—新自由資本主義終結的開始/沃爾夫岡·施特雷克
  14— 致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勞德·容克的一封信/大衛(wèi)·范雷布魯克
  15— 民粹主義的誘惑/斯拉沃熱·齊澤克
展開全部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節(jié)選

02—尋找目標與命名的癥狀
  Zygmunt Bauman
  齊格蒙·鮑曼
  1925年生于波蘭波茲南,2017年逝世于英國利茲,*后任教于利茲大學。他獲得過無數(shù)獎項,其中包括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市的特奧多爾·阿多諾獎(1998)和阿斯圖里亞斯女親王獎(2013)。近著《對他人的畏懼——論移民與流言》(Die Angst vor den anderen. Ein Essay über Migration und Panikmache, Berlin: Suhrkamp, 2016)。
  遠方傳來了號角聲,我問仆人,這是什么意思。他一無所知,也一無所聞。在大門口,他攔住了我,問道:“主人,你上哪兒去?”“我不知道!蔽艺f,“我只想離開此地,只想離開此地。只是要離開此地,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我的目標!薄澳敲茨阒滥愕哪繕耍俊彼麊!笆堑,”我回答他,“我方才不是已經說了么:‘離開此地’。這就是我的目標!
  ——卡夫卡:《啟程》
  越來越多的人聽到號角聲,開始焦躁不安,繼而奔波向前。此時需要提出兩個問題:這些人來自哪里?他們要奔往何處?仆人可能認為主人會知道,正如卡夫卡所描述的,他們會詢問并一再確定目的地是哪兒。然而,謹慎和負責任的主人,尤其是那些*富遠見者可能不愿給出直接的答案,他們*多敢于解釋“來自哪里”這一問題(他們渴望從保羅·克利[PaulKlee]和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描繪的歷史天使[Angel of History]的慘痛經歷中汲取教訓。歷史的天使無法阻擋地被推向未來,它背對著未來,面前成堆的殘骸如同山積,直追天空,他的眼睛緊緊盯著過去和現(xiàn)在令人膽寒的愚蠢與恐怖,只能以*大的善意猜測與幻想他要前往的目的地)。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充分的理由奔波向前,但是他們背對著的是“神秘的未知之境”(Great Unknown),關于他們期望到達的目的地線索實在太少。但是這樣的回答可能會令仆人困惑不堪。抑或,這個回答可能會將他們的焦慮和氣憤上升到恐慌和暴怒的程度。
  如今,我們覺得,一直以來行之有效——在對抗和應對危機的時候,即使不算萬無一失——的權宜之計與策略已經或即將失去效力。但是我們尚未找到別的方法取而代之。人類歷史的連續(xù)跳躍、撲朔迷離已經與自然災害的不可預料、難以控制不分伯仲,更有甚之,人類對歷史的掌控以及由之產生的決心和希望已然消散。
  如果我們仍然相信“進步”觀念(這絕非不言而喻的定論),那么如今,我們傾向于認為它混合著祝福和詛咒,并且隨著祝福所占比重的減少,詛咒正在穩(wěn)步上升。我們的前輩依然堅信,未來是希望的寄寓之所,*為安全也*有保障。但我們想得更多的是由此帶來的各種恐懼、焦慮和擔憂:工作崗位日益稀缺,收入降低減少了我們和子孫生活的機會,我們的社會地位更加脆弱,我們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就更加轉瞬即逝,我們所掌握的工具、資源、技能與我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重要的是,我們感覺越來越難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就如棋盤上的棋子,被不知名的玩家移來移去;他們——即便對我們并無敵意,也不會殘忍對待我們——并不理會我們的需求,為了追求自己的目標隨時準備犧牲我們。曾幾何時,人們認為未來意味著更為舒適和快捷,可現(xiàn)如今,人們視這個想法為可怕的威脅,擔心自己會被鑒定、歸類為既沒有能力也不適合擔當未來之重任者,丟失價值和尊嚴,由此被邊緣化、被排斥、被遺棄。
  我想集中探討一下我們當前狀況的癥狀之一——近期上演、不知何時才會落幕的“移民恐慌”這一戲劇性事件,以其為窗口來窺探隱藏在我們當前境況之下的某些可怕事實。
  首先有出境/入境(emigration/immigration,知道來處/知道去處);然后出現(xiàn)移民(migration,知道來處,但去往何處?)。它們由一整套不同的法律和邏輯所支配,根源上的分歧決定了它們的差異性。盡管如此,它們產生的影響卻有相似之處,這主要取決于目的國的社會心理狀況的實質。這些差異和相似被不可阻擋的經濟和信息全球化浪潮所放大。前者將所有真正的或假定的主權領土變成了“連通器”,“連通器”內的液態(tài)物來回流動,直到兩端達到同等水平。后者將刺激擴散、模仿行為以及“相對剝奪”的區(qū)域和尺度延伸到全球范圍。
  入境現(xiàn)象——正如慧眼獨具的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在當今移民潮爆發(fā)前就曾指出的,“會被加以政治控制,人們會對這一現(xiàn)象或限制,或鼓勵,或接受,或進行規(guī)劃。但移民的情況遠非如此”。隨后,艾柯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如果人們交互運動的疆界擴展至全球,是否有可能將入境與移民區(qū)分開來?”正如他在回答中所說的:“歐洲仍在努力解決的入境問題,實際上是移民問題。第三世界正在叩擊我們的大門,即使我們不同意,它也會進來……歐洲將成為一個多民族大陸,或‘有色’大陸……無論你喜歡與否,情況必將如此”。而且,讓我補充一句—無論“他們”所有人都喜歡還是“我們”所有人都厭惡。
  從什么時候開始,出境/入境問題變成了移民問題?輕叩我們大門的入境細流在政治上是可控的,從什么時候開始,它變成了一種準自足、自行的大規(guī)模移民浪潮洶涌而至,裹挾著不斷增強的形態(tài)各異、臨時拼湊的政治訴求淹沒或繞過我們的大門?從什么時候開始,量的增加變成了質的變化?此類問題的答案勢必眾說紛紜,飽受爭議,即便我們能夠回溯某一時刻,作為毫無爭議的分水嶺、轉捩點,也仍將如此。
  將這兩種現(xiàn)象區(qū)分開來的是“同化”(assimilation)問題:這一問題在入境概念中很常見,在移民概念中卻明顯缺席—*初只能用“熔爐”或“雜糅”這些說法來填補,而現(xiàn)在,“多元文化主義”開始盛行起來。這一概念是指,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文化的差異性和多樣性,而不是趨向文化同質性、本質上僅僅起臨時刺激作用的一個階段。為了避免造成當今事態(tài)與旨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之間的混亂—由于曖昧不清,“多元文化主義”已經變得聲名狼藉—我們建議用“大離散”(diasporization)這一概念來取代它。這表明,由于移民現(xiàn)象,當今事態(tài)出現(xiàn)兩種關鍵特征:一是相較于自上而下的監(jiān)管,當前事態(tài)更多地受制于基層的進程與影響;一是相較于文化凝聚力,散居國外的人(diasporas)更多地依靠勞動分工互相聯(lián)系。
  艾柯在1997年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他以1990年的紐約市為例,發(fā)現(xiàn)當時紐約“白人”占43%,“黑人”占29%,“西班牙人”占21%,“亞洲人”占7%。在20年后的2010年,“白人”卻只占33%,且人數(shù)越來越少,即將成為少數(shù)族裔。 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城市數(shù)量不斷攀升,在這些城市中,登記在冊的不同種族、宗教和語言類別的人口數(shù)量非常相似,分布比例也類似。讓我們回顧一下,這是有史以來**次絕大多數(shù)人口生活在城市中,其中大部分都在大城市居住。全球的城市人口,其生活模式往往每天都會進行設定和修改。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相關資料

  這本文集不僅提供了對民粹主義成功之深層原因的各種分析,還提供了導致其產生的多種不同的視角。
  ——漢斯–馬丁·勛赫爾–曼(德意志電臺)
  我們身處何處?這是在我們的時代很難確定的事情……這本合集對于解答這個問題尤為合適。
  ——瓦爾特·霍爾施泰因(《新蘇黎世報》)
  本書為政治上偏左的傾向提供了多種可能的解釋。
  ——巴巴拉·庫赫勒(《法蘭克福匯報》)
  一本應被討論與辯論的書。
  ——格齊內·賴希施泰因(不來梅電臺)
  一本有現(xiàn)實意義的出色文集。
  ——卡羅琳娜·費徹爾(《每日鏡報》)
  這本文集,同時在多個國家出版,旨在建立一個國際公共討論空間。這一舉措人們會欣然認同。
  ——卡爾·亞當(imgegenlicht.wordpress.com)

  任何迫切想要了解當代國際政治中發(fā)揮作用的深層結構的讀者的必讀之書。
  ——Hyperallergic
  對于想要反思近期政治變革的讀者,本書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起步。
  ——LSE Review of Books
  每一個想要闡明在“歐洲愛國者反伊斯蘭化運動”、另類選擇黨、特朗普、英國脫歐、勒龐、歐爾班等這一系列事件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的人,都無疑應該仔細研讀這本文集。
  ——literatourismus.net
  一場關于大衰退之根源與民主出路的國際論辯,能為當前急迫的形勢轉變做出重要的貢獻。蘇爾坎普出版的這本文集*先對國際形勢提供了一個概觀,以及大量討論的入手點。
  ——Kulturbuchtipps
  閱讀本書的人,能夠獲得多種驚人的洞察和非教條的思考方式。
  ——ekz.bibliotheksservice

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作者簡介

  編者簡介:
  海因里希·蓋瑟爾伯格(Heinrich Geiselberger),1977年生于德國魏布林根,2006年至今任蘇爾坎普出版社編輯。



  15位撰稿人包括:

  阿爾君·阿帕杜萊、齊格蒙·鮑曼、多娜泰拉·德拉波爾塔、南茜·弗雷澤、伊娃·伊魯茲、伊萬·克拉斯特夫、布魯諾·拉圖爾、保羅·梅森、潘卡·米什拉、羅伯特·米?、奧利弗·納赫特威、塞薩爾·倫杜埃萊斯、沃爾夫岡·斯特里克、大衛(wèi)·范雷布魯克、齊澤克。

  孫柏

  1975年生于北京,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1)和文學博士學位(2006),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著有《丑角的復活》《擺渡的場景》《尋找多數(shù)》,譯著包括《電影研究關鍵詞》(合譯)、克拉考爾《大眾裝飾:魏瑪時期文論選》(即出)。

商品評論(1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