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人與海
-
>
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世界經(jīng)典文學名著系列注音版:小婦人(九品)
-
>
名家經(jīng)典:水滸傳(上下冊)
-
>
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答題必備公式(備考2023)
-
>
米·伊林十萬個為什么(導讀版)
-
>
經(jīng)典閱讀:青少年人文素養(yǎng)叢書--話本選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14235909
- 條形碼:9787214235909 ; 978-7-214-2359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本書特色
本書原為民國時期的語文教材,書中包含72節(jié)主題課,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文章及文學體裁知識。遺憾的是,經(jīng)過歲月陳年累積,絕大多數(shù)版本都只保留了72堂課的主要內(nèi)容,丟棄了原本的“文法修辭”模塊和“文選”模塊。因此我們著力參考了民國第1套版本,精心編校,將缺失模塊內(nèi)容悉數(shù)補充,力圖保留*初的那份“知識的精粹”。 于今來看,對于學生,它是夯實寫作基礎(chǔ)的工具書;對于教師,它是積累教學經(jīng)驗、傳授寫作技巧的參考書;對于需要寫文案策劃的職場人士也同樣適用……只要是接觸到寫作的讀者,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從中汲取到所缺失的知識。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原名為《國文百八課》,書中以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的順序,提出了72個主題課,代表了文章知識的72個方面,是一本邏輯清晰、講解精詳?shù)膶懽鳌皩毜洹薄?此次出版,我們保留了全書的核心——“文話”部分,并精編精校了“文法或修辭”部分,旨在使讀者學習語文寫作過程中,能夠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這所謂的“所以然”,便是針對語法、修辭的研習,要知道,這一類出自民國教育家之手的語法類參考書,實屬不多。關(guān)于這兩部分的編校,我們參考了民國**套《國文百八課》,目的就是希望保留*初的那份“知識的精粹”。因此,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更多寫作愛好者愛不釋手的參考書。出于使這本書精練、簡潔來考慮,本次出版,我們只列出了“文選”的文章題目,并刪去了“習問”部分,這樣全書的知識脈絡(luò)便更加清晰可讀、可學易懂了。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目錄
**章 寫作不能“一知半解”
**講 文章面面觀 / 2
第二講 文言體和語體(一) / 5
第三講 文言體和語體(二) / 8
第四講 作者意見的有無 / 13
第五講 文章的分類 / 17
第六講 應(yīng)用文 / 22
第七講 書信的體式 / 26
第八講 書信與禮儀 / 30
第九講 書信和諸文體 / 34
第十講 記述和敘述 / 37
第十一講 記述的順序 / 41
第十二講 敘述的順序 / 45
第十三講 記敘的題材 / 48
第十四講 材料的判別和取舍 / 52
第十五講 敘述的快慢 / 56
第十六講 敘述的倒錯 / 59
第十七講 過去的現(xiàn)在化 / 63
第十八講 觀點的一致與移動 / 67
第二章 “潑墨如水”,也要“惜墨如金”
第十九講 日記 / 72
第二十講 游記 / 76
第二十一講 隨筆 / 80
第二十二講 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 / 84
第二十三講 間接經(jīng)驗的證明 / 88
第二十四講 **人稱的立腳點 / 91
第二十五講 第二人稱的立腳點 / 95
第二十六講 第三人稱的立腳點 / 99
第二十七講 敘述的場面 / 103
第二十八講 事物與心情 / 107
第二十九講 情感的流露 / 111
第三十講 抒情的方式 / 116
第三十一講 情緒與情操 / 120
第三十二講 記敘與描寫 / 124
第三十三講 印象 / 128
第三十四講 景物描寫 / 132
第三十五講 人物描寫 / 137
第三十六講 背景 / 141
第三章 “想明白”再“說清楚”
第三十七講 記敘文與小說 / 146
第三十八講 小說的真實性 / 150
第三十九講 韻文和散文 / 154
第四十講 詩的本質(zhì) / 159
第四十一講 暗示 / 164
第四十二講 報告書 / 169
第四十三講 說明書 / 173
第四十四講 說明和記述 / 176
第四十五講 說明和敘述 / 180
第四十六講 說明和議論 / 184
第四十七講 說明的方法 / 188
第四十八講 類型的事物 / 192
第四十九講 抽象的事理 / 196
第五十講 事物的異同 / 200
第五十一講 事物間的關(guān)系 / 203
第五十二講 事物的處理法 / 207
第五十三講 語義的詮釋 / 210
第五十四講 獨語式和問答式 / 214
第四章 “有理有據(jù)”才能“據(jù)理力爭”
第五十五講 知的文和情的文 / 220
第五十六講 學術(shù)文 / 225
第五十七講 對話 / 229
第五十八講 戲劇 / 233
第五十九講 文章中的會話 / 237
第六十講 抒情詩 / 241
第六十一講 敘事詩 / 245
第六十二講 律詩 / 249
第六十三講 儀式文(一) / 253
第六十四講 儀式文(二) / 257
第六十五講 宣言 / 261
第六十六講 意的文 / 264
第六十七講 議論文的主旨 / 268
第六十八講 立論和駁論 / 272
第六十九講 議論文的變裝 / 276
第七十講 推理方式(一)—演繹 / 280
第七十一講 推理方式(二)—歸納 / 285
第七十二講 推理方式(三)—辯證 / 290
第四十講 詩的本質(zhì) / 159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節(jié)選
**講 文章面面觀 文章是記載世間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東西。每一篇文章有著內(nèi)容與形式的兩方面。某篇文章記載著什么事物、事理或抒述著什么意思、情感,那事物是什么樣子,事理是否真確,意思是否正當,情感是否真摯,又,那些事物、事理或意思、情感對于世間有什么關(guān)系,對于我們有什么益處:諸如此類是內(nèi)容上的探究。同是記載事物、事理或抒述意思、情感,在文章上有多少方式,怎樣說起,怎樣接說下去,什么地方說得簡單,什么地方說得繁復(fù),到末了又怎樣收場,以及怎樣用詞,怎樣造句,怎樣分段落,怎樣定題目、加標點:諸如此類是形式上的探究。 每讀一篇文章該作內(nèi)容的與形式的兩種探究。文章的內(nèi)容包括世間一切,它的來源是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不但在文章上。至于文章的形式純是語言、文字的普通法式,除日常的言語以外,*便利的探究材料就是所讀的文章。 中學里國文科的目的,說起來很多,可是*重要的目的只有兩個,就是閱讀的學習和寫作的學習。這兩種學習,彼此的關(guān)系很密切,都非從形式的探究著手不可。 從古到今,文章不知有多少,讀也讀不盡這許多。取少數(shù)的文章來精讀,學得文章學上的一切,這才是經(jīng)濟的辦法。你讀一篇文章的時候,除內(nèi)容的領(lǐng)受以外,有許多形式上的項目應(yīng)當留意;對于各個項目能夠逐一留意到,結(jié)果就會得到文章學的各部門的知識。 一、這篇文章屬于哪一類?和哪一篇性質(zhì)相似或互異?這類文章有什么特性和共通式樣?(文章的體制) 二、文章里用著的詞類,有否你所未見的或和你所知道的某詞大同小異的?(語匯的搜集) 三、文章里詞和詞或句和句的結(jié)合方式有否特別的地方?你能否一一辨認,并且說出所以然的緣故?(文法) 四、文章里對于某一個意思用著怎樣的說法?那種說法有什么效力?和別種說法又有什么不同?(修辭) 五、文章里有什么好的部分?好在哪一點?有什么壞的部分?壞在哪一點?(鑒賞與批評) 六、這篇文章和別人所寫的同類的東西有什么不同?你讀了起什么感覺?(風格) 七、從開端到結(jié)尾有什么脈絡(luò)可尋?有否前后相關(guān)聯(lián)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章法布局) 別的項目當然還有,以上所舉的是*重要的幾個,每個項目代表文章的探究的一個方面。能從多方面切實留意,才會得到文章上的真實知識,有益于閱讀和寫作。 文選參考 ①《讀書與求學》孫伏園 ②《差不多先生傳》胡適 文法 字和詞 一篇文章是用許多單字連綴成功的,用一個個的方塊的單字結(jié)合而成一篇文章,這里面就有許多條件。一個單字本身往往意義不定,要和別的字拼合起來擺在句子當中看,才會明白。例如一個“會”字,一個“的”字,單獨寫在這里意義就不確定,要和別的字拼合,放到句子當中去,才顯出它們的一定的意義來。 文人爭國會。這次中央全體會議如果開得成。專心讀書的人決不會有健康的身體的。 的確一輩子只把讀書當做求學。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我毫不遲疑的答復(fù)他。 單字列入句中的時候,成了句的成分,有的仍保存著獨立的資格,有的卻不然,和別的字互相拼合,另成一個意義了,這種句的成分文法上叫做詞。 文章是由句結(jié)成的,句是詞結(jié)成的,詞可以是一個單字,也可以是幾個單字,一個單字并不一定就是一個詞。有十個單字的文句,并不一定就有十個詞。 文法所討論的是詞與句的法則,字和詞的區(qū)別是先得分辨清楚的。
第二講 文言體和語體(一) 現(xiàn)在我國的文章有文言體和語體兩種。小學里讀的都是語體文,一到中學校,就要兼讀文言體的文章了。 文章本是代替言語的東西,凡是文章,應(yīng)該就是言語,不過不用聲音說出來而用文字寫出來罷了;言語以外決不會另有文章。所謂文言,其實就是古代的言語。 言語是會變遷的。古代的人依了當時的言語寫成文章,留傳下來,后代的人依樣模仿,不管言語的變遷不變遷;于是言語自言語,文章自文章,明明是后代人,寫文章的時候偏不依當時的言語,定要依古人的言語才算合適。因而就有了文言體。這情形各國從前也曾有過,不但我國如此。 我國現(xiàn)在行用語體文了,但年數(shù)還不長久,從前傳下來的書籍都是用文言體寫的,社會上有一部分的文章也還沿用著文言體。所以,我們自己盡可以不再寫文言體的文章,但為了要閱讀一般書籍和其他用文言體寫的文章,仍非知道文言體不可。 文言體和語體的劃分,越到近代越嚴密,這顯然和科舉的考試制度有關(guān)。古人所寫的文章時時流露著當時言語的分子,近代的文章,只要是與科舉考試無關(guān)的,也常常可以在文言里看出言語的成分來。文言體、語體混合的文章,自古就很多。 舉一個例說,曲劇里的詞曲大都是文言體,而說白卻大都是語體,白話的“白”字就是從這里來的。這顯然是文言體和語體混合的明證。此外如演義體的小說,如宋元以來的語錄,如尋常家書等類的文章,里邊都保存著許多言語的原樣子。 這文言體和語體的混合,可以看作從文言體改革到語體的橋梁。 文選參考 ①《孫策太史慈神亭之戰(zhàn)》羅貫中 ②《語錄八則》 文法 詞的種類(上) 許多單字連綴成句以后,單字的意義確定了,有的獨立成一個詞,有的和別的單字合起來成一個詞。詞才是句的成分。與其說句是用單字合成的,不如說句是用詞合成的來得妥當。 詞有下面的幾種。 1.名詞 這是事物的名稱不論有形無形凡是我們所能用五官接觸、用心憶念的東西,都用名詞來表出。如“書”“球”“生活”“知識”“火車”“糖”“胡適”“差不多先生”“三國演義”等列入句中作事物的名稱用的,都是名詞。 2.代名詞 這是用來代替名詞的。事物原各有名稱,但有時事物擺在面前,指示一下就夠了,不必用本名;或者已見于前,也無須再用本名。這等時候都可用代名詞來代替。如“你”“汝”“吾”“我”“他”“之”“她”“它”“這個”“那個”“這里”“那里”“彼”“此”等在句中代替事物的本名的,都是代名詞。 3.動 這是用來表示事物的動作的。如“知”“戰(zhàn)”“買”“望”“生”“死”“答復(fù)”“批評”“試試”“搖搖”等在句中表示事物的動作的,都是動詞。事物的動作有兩種性質(zhì),一是動作的影響及不到別的事物的,叫自動;一是動作的影響及到別的事物的,叫他動。因此,動詞也有自動和他動的區(qū)別。如: 張英領(lǐng)兵至牛渚,積糧十萬于邸閣。孫策引兵到,張英出迎,兩軍會于牛渚灘上。 在這里面,“至”“到”“出迎”“會”所表示的是不影響別的事物的動作,都屬于自動詞。“領(lǐng)”“引”影響到“兵”,“積”影響到“糧”,都屬于他動詞。他動詞下常帶事物的名稱,叫被動詞。 又有一種詞,本身并無動作的意味,但在句里面卻是擔任動詞的職務(wù)的,文法上通常叫做同動詞。語體的“是”字,文言的“為”字,就常有用作同動詞的時候。如: 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這句話是頑皮的。 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 上面所舉的三種詞在句的構(gòu)成上*為重要,有了這三種詞,簡單的句就可以造成了。例如: 繇怒。(名詞,自動詞) 孫策出馬。(名詞,他動詞) 眾視之。(名詞,代名詞,他動詞) 哪個是孫策?(代名詞,名詞,同動詞)
第三講 文言體和語體(二) 假如這里有兩篇寫同一事情的文章,一篇是用語體寫的,一篇是用文言體寫的,把這兩篇文章一句句一字字地對照了看,就容易看出語體和文言體的區(qū)別來。 語體和文言體的區(qū)別在哪里?不消說在詞的用法和句子的構(gòu)造上。從文言體到語體,詞的用法的變遷有下面的幾條路徑。 一、由簡單而繁復(fù) 有許多一個字的詞,文言體里常常單獨的,語體里卻要配上一個字成為兩個字的詞才用。例如“衣”,在文言體里可以單用;語體里就要加上一個字,成為“衣服”“衣裳”或“衣著”才明白。一個“道”字,在文言體里常單用的,有時作“道德”解,有時作“道理”解,又有時作“道路”解;語體里就不能這樣含糊,道德是“道德”,道理是“道理”,道路是“道路”,要分得清清楚楚。語體用字比文言體繁多些,字所表達的意義比文言體明確些。 二、由繁復(fù)而簡單 有一些字,在文言體里原有好幾種解,一到了語體里,解釋就比較簡單起來。例如一個“修”字有許多解釋,其中有一個是“高長”;可是語體里只在“修”“修飾”等意思上用到“修”字,“高長”的一部分意思是被除去了。又如“戾”字的解釋,有一個是“到”和“及”的意思;語體里的“戾”字,這個解釋也沒有了?梢娡瑯右粋字,在解釋上,語體比較文言體簡單些。還有,文言體里的代名詞是很繁復(fù)的,在語體里卻很簡單。語體里只是一個“我”字,在文言體里就有“吾”“我”“余”“予”等字;語體里只是一個“你”字,在文言體里就有“爾”“汝”“子”“若”“而”“乃”這許多;文言體里的“是”“此”“斯”“茲”一串的指示代名詞,在語體里只須用一個“這個”或“這”就夠了。可見在詞的范圍上,語體比文言體也簡單得多。 三、由古語到今語 文言體里所用的詞有許多是語體里絕對不用的,這由于古今言語的根本兩樣。例如文言體里的“曰”,語體里改用“說”了;文言體里的“矣”,語體里改用“了”了。此外,文言體里還有一類的詞,如作小馬解的“駒”,作小牛解的“犢”,在語體里決不會用到,因為我們?nèi)粘Q哉Z上早已不用這兩個詞,要么說“牛犢”“馬駒”,或者爽脆地說“小馬”“小!绷。 句的構(gòu)造的不同,當然有許多方式,*顯著的是成分的顛倒!坝羞@個”在文言體是“有之”,“不曾有這個”卻是“未之有也”;“你回上海”是“子歸上!保澳慊啬睦锶ァ眳s是“子安歸”。這種成分顛倒的例子是常見的,都和代名詞的用法有關(guān)系。 文選參考 ①《希伯來開辟神話》 文法 詞的種類(下) 有了名詞、代名詞和動詞三種,已可造簡單的句子。但句子有簡單的,也有復(fù)雜的。復(fù)雜的句子,除了名詞、代名詞、動詞以外,還得兼用別種詞。 4.形容詞 這是限制事物的。我們見到一條狗,為了要和別的狗分別起見,單說一個“狗”字不夠,常加“大”“小”或“黑”“白”等字上去,叫做“大狗”“小狗”或“黑狗”“白狗”。這些加上去的就是形容詞。此外,如高”“低”“遠”“近”“深”“淺”“好”“壞”“黃”“紅”等凡是在句中用來限制事物、表出事物的性態(tài)的,都是形容詞。 5.副詞 這是限制事物的動作和性態(tài)的。事物的動作和性態(tài)有種種的不同,例如說“天晴”,有“將晴”“久晴”等別,說“山高”有“很高”“還高”等差異。這些加上去的“將”“久”“很”“還”等就是副詞。此外如“更”“又”“非!薄笆帧薄翱炜臁薄奥薄耙呀(jīng)”“才”等凡是在句中用來限制事物的動作和性態(tài)的,都是副詞。 6.介詞 這是介紹別的詞來限制事物或事物的動作、性態(tài)的。有后介詞、前介詞兩種。擺在被介紹的詞后面的叫做后介詞;擺在被介紹的詞前面的叫做前介詞。 后介詞介紹別的詞來限制事物,它和所介紹的詞連在一起,等于一個形容詞。有“的”“之”兩個,語體文常用“的”,文言文常用“之”。例如: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 你非我之敵手。 前介詞介紹別的詞來限制事物的動作或性態(tài),它和所介紹的詞連在一起,等于一個副詞。*普通的如“把”“為”“以”“到”“在”“自”“至”“比”“于”“與”“和”等都是。例如: 若孫策能于江東立業(yè)。 它在一個錢鋪里做伙計。 心里總不很明白為什么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凡是在句中介紹別的詞來限制事物或事物的動作、性態(tài)的,都是介詞。 7.接續(xù)詞 這是用來連接詞和詞或句和句的。兩個詞或兩句有關(guān)系的句子接合在一處的時候,用接續(xù)詞來連接。例如: 策與慈方才罷手。 他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 “與”字把“策”和“慈”二詞連接起來,“和”字把“鼻子”“嘴”二詞、“氣味”“口味”二詞連接起來,這是詞的接續(xù)詞;“但”字把“他有鼻子和嘴”“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二句連接起來,這是句的接續(xù)詞。凡用來連接詞或句的都是接續(xù)詞。 8.助詞 這是用來傳達各種句語的語氣的,常擺在一句句子的末尾。如: 我便是東萊太史慈也。 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 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這里“也”“吧”“嗎”三字所傳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凡是用來傳達語氣的詞,都是助詞。 9.感嘆詞 這是用來表出情感的,常獨立地擺在一句句子的前面。如: 哼!你敢怎樣? 唉!事情不好了。 “哼”“唉”都獨立擺在句子的前面,各表出一種情感。凡是這樣的詞,都是感嘆詞。 詞的種類不出上面所舉的九種,普通叫做九品詞。有了這九種詞,任何復(fù)雜的句子都可以構(gòu)造了。
夏丏尊葉圣陶談寫作:寫作課 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 原名葉紹鈞,字秉臣、圣陶,F(xiàn)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畢生致力于我國教育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shù)家”之稱。代表作有《稻草人》等。
夏丏尊(1886—1946) 文學家、語文學家、出版家和翻譯家。浙江紹興上虞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qū),也是我國語文教學的耕耘者,其創(chuàng)辦的《中學生》雜志在文化界、教育界有口皆碑。著有《文章作法》《平屋雜文》等,與葉圣陶合著《國文百八課》《文心》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jīng)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