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6107
- 條形碼:9787552036107 ; 978-7-5520-3610-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本書特色
在當代,人們能夠作的,恐怕只有接受這就是一個消費社會,但始終警覺,才有反抗的可能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內容簡介
在生產者和普遍就業(yè)的社會中,貧窮是一回事。在消費者社會中,窮人是另一回事。在后者社會中,生活項目圍繞消費者的選擇而建立,而不是圍繞工作、專業(yè)技能而建立!柏毟F”曾經(jīng)與失業(yè)聯(lián)系在一起,如今,它主要指向有缺陷消費者的困境。這種差異改變了貧窮的體驗方式,對于拯救苦難產生重大影響。有名社會學家和思想家鮑曼的這部作品,對于消費者社會及其影響進行了反思和論述。在本書中,鮑曼書追溯現(xiàn)代歷目前發(fā)生的這種變化,對其社會后果進行盤點,并考慮了與貧困作斗爭和減輕困苦的各種方式的有效性。
社會學、政治學和社會政策學的研究者會發(fā)現(xiàn),這是關于含義不斷變化的一個持久社會問題的一本無價之書。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目錄
**章 工作的意義:創(chuàng)造工作倫理
驅使人們去工作
要么工作,要么死亡
制造生產者
從“更好”到“更多”
第二章 從工作倫理到消費美學
制造消費者
由美學評判的工作
使命是一種特權
消費者社會的窮人
第三章 福利國家的興衰
服務大眾,還是服務特定人群
福利國家的衰敗
心滿意足的大多數(shù)?
招致毀滅的成功
第四章 工作倫理和新窮人
定居者與游牧者/86
從“失業(yè)”到“過!
“底層階級”的浮現(xiàn)
用于底層階級的工作倫理
貧窮即犯罪
逐出道德義務的世界
第五章 全球化之下的工作與過剩
殖民主義,還是剩余勞動力輸出
解決本土問題的全球化策略之興衰
工作和貧窮問題的全球化新維度
社會問題轉為法律和秩序問題
從社會國家到“安全國家”
第六章 新窮人的前景
失去位置的窮人
沒有位置,沒有道德義務
工作倫理,還是生活道德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節(jié)選
每個社會都存在窮人,這是一種社會常識。但是,常識沒有告訴我們的是,窮人究竟如何而來?是什么導致了他們的貧窮?社會大眾(我們這些既不富裕也不貧窮的大多數(shù))的生活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制造出了貧窮?
這種疏漏有些令人遺憾。不僅因為窮人需要并值得我們更多的關注,也因為窮人的形象中總隱藏著我們自身的恐懼和焦慮,仔細探究個中緣由,能夠讓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的一些*重要的東西。因此,本書試圖回答這些“如何”(how)的問題,期望揭示當代貧窮敘事之下被忽視、被刻意掩蓋的部分。這個試圖找到答案的過程,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刻地了解我們自己。
窮人將永遠與我們同在,但貧窮的含義取決于與他們同在的“我們”。每一個成年成員都需要從事生產勞動的社會中的貧窮,與完成了數(shù)百年勞動積累,無需大量成員參與就能生產一切所需的社會中的貧窮,是不同的。在全民就業(yè)的生產者社會,貧窮是一回事;在生活圍繞消費者選擇建立(而非圍繞工作、專業(yè)技能或崗位建立)的消費者社會里,貧窮是另一回事。如果說“貧窮”曾經(jīng)來自失業(yè),那么今天它主要來自有缺陷的消費者的困境。這個區(qū)別改變了人們對貧困生活的體驗方式,也改變了擺脫貧困的機會和前景。
本書試圖追溯現(xiàn)代歷史上發(fā)生的這種變化,并對其后果進行盤點。在這個過程中,本書還試圖考慮,那些被人們熟知并經(jīng)受住考驗的對抗不斷加劇的貧困并減輕其苦難的手段,在多大程度上適合(或不適合,視情況而定)把握和解決目前的貧困問題。
**章回顧了工作倫理的起源。從現(xiàn)代開始,人們就希望它能一舉多得:吸引窮人到正規(guī)的工廠工作,消除貧困并保證社會安寧。實際上,它的作用是訓練和約束人們,向他們灌輸新的工廠制度發(fā)揮作用所必需的服從性。
第二章講述的是現(xiàn)代社會漸進又不可阻擋的過程:從“生產者社會”到“消費者社會”,相應地從工作倫理指導的社會到消費審美統(tǒng)治的社會。在消費者社會中,大規(guī)模的生產不再需要大規(guī)模勞動,于是,曾經(jīng)作為“勞動力后備軍”的窮人被重鑄為“有缺陷的消費者”。這使他們失去了有用的社會功能(實際的或潛在的),這對窮人的社會地位和改善機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章追溯了福利國家的興衰。它展示了前一章所述的轉變——突然出現(xiàn)的以集體責任對抗個體不幸的公眾共識與目前同樣突然出現(xiàn)的反對這個原則的公眾共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第四章是關于所有這些的后果:以一種新的方式,窮人在社會上產生、并在文化上被定義。*近流行的“底層階級”的概念被仔細研究,并發(fā)現(xiàn)它主要是作為一種“助力”工具,把各種不同形式和原因的貧困濃縮成一個低等人的形象。他們都有共同的缺點,因此呈現(xiàn)為一個“社會問題”。
*后,我們考慮了窮人和貧困問題可能的未來,以及是否有可能賦予工作倫理新的意義,使其更適用于發(fā)達社會的現(xiàn)狀。是否可以借助傳統(tǒng)的手段——那些為一個不復存在的昔日社會量身定制的手段——對抗和征服貧困?還是應該尋求新的解決辦法,比如“脫鉤”生存權與出賣勞動力,把社會認可的工作概念擴大到勞動力市場認可的范圍之外?以及,我們面對這些問題,追尋切實可行的答案的努力,究竟有多迫切?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相關資料
作為對現(xiàn)代性一貫的反思和批判者,鮑曼在這部作品中對準了生產與工作倫理、財富與消費主義、窮人與貧困問題,勾勒了從19到20世紀西方“次現(xiàn)代”階段資本的全球化、經(jīng)濟的新自由化、福利的去政府化、國家的衛(wèi)戍化,以及“過剩人口”或底層階級的罪名化,不得不讓人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想到馬克思。
——李駿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理解自己所受到的限制,就是自由的開端。我們生活在物大量出現(xiàn)的社會里,若是人役于物,將會掉進布爾迪厄所不愿見到的階級牢籠之中,失去反抗的能力;但若沒有這些東西,自我的認同將會沒有依附之處。從消費者社會開始,物與人就不斷地上演著一種緊張的關系:接受以物作為自我認同的依據(jù)固然危險,但若是沒有,我們也無法在當代社會之中立足。憑著社會連帶和工匠精神形塑自我認同的時代,如鮑曼所言,已經(jīng)過去了。在當代,人們能夠作的,恐怕只有接受這就是一個消費社會,但始終警覺,才有反抗的可能。
——彭昉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 作者簡介
齊格蒙特·鮑曼(Zygmunt Bauman,1925年11月19日-2017年1月9日),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與思想家。出生于波蘭,曾任華沙大學社會系教授、英國利茲大學終身教授。著作等身,目前已出版的中譯本有《現(xiàn)代性與大屠殺》《社會學之思》《立法與闡釋者》《流動的現(xiàn)代性》《現(xiàn)代性與矛盾性》《共同體: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找安全》《全球化:人類的后果》《流動的時代:生活于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流動的生活》《個體化社會》《生活在碎片之中:論后現(xiàn)代的道德》《后現(xiàn)代倫理學》《門口的陌生人:歐洲難民危機》《后現(xiàn)代性及其缺憾》《流動的恐懼》《懷舊的烏托邦》《尋找政治》等二十余種。
- 主題:
這本書最突出的成功點就是它屬于所有階層和所有政治光譜。一切社會變革坐標軸上的人,從激進革命分子開始,即便是一成不變主義者漢弗萊,都會為這本書的論斷擊節(jié)贊嘆。這所有矛盾的雜糅起源于這本書的寫法。海量獨特定義或重新定義的專有名詞在輕薄的小冊子中以串珠形式鋪滿了每一頁紙,引用和敘述無非是這些全新概念的注解。當作者以縝密的邏輯體系和豐沛的情感導向來敘述這些概念之間的關聯(lián)時,一切讀者都將不得不拋棄自己對文句實質內涵的深入思考,不自覺地加快閱讀速度,最終成為似是而非的情感載體的接受者。畢竟如果理性不能清晰地顯示其構造,人類將更加依賴直覺。那些只言片語中表現(xiàn)的對“自身立場話語的接納”和對“敵對立場話語的批判”,將成為任意立場觀眾的贊成票。這一切無意識贊成票的根本原因是作者自身的刻意塑造,它比直接輸出某一暴論并試圖用后續(xù)論證過程使之深入人心要來得更高明,因為它增加了理解和駁斥成本,把自己闡述成值得深入思考的“深度好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