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作者:劉道一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12-01
開本: 32開 頁數: 304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27.8(4.8折) 定價  ¥5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68749
  • 條形碼:9787208168749 ; 978-7-208-16874-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鄭吉偉、張春敏作序推薦
細致爬梳文本,打開歷史情境,層層揭示恩格斯的生命哲學,省思內蘊的“初心”
以新視角探索馬克思主義經典,重尋“生命”的學問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內容簡介

生命至上、勞動人民的價值創(chuàng)造至上、人民群眾的生活福祉至上,是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未來社會”科學學說的立論之基,是共產主義革命所要實現的美好生活圖景。恩格斯發(fā)表并出版于1845年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正是體現了這一理論意旨的“初心之作”,馬克思多次表示,恩格斯正是通過其對于工人階級生命發(fā)展困境的深刻研究而“從另一條道路達到了與我相同的結論”。在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及其手稿的過程中,也將《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鮮活而細致地生命經驗分析當做重要的經驗材料加以引用,更有學者認為,馬克思所不斷趨近的“經驗轉向”,正是由于與這本浸透著生命關切的哲思之作的偉大“相遇”有關。
本研究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核心文本,析解恩格斯以生命哲學的整體視角探究“理性的生命”,他所認定的“唯一真正可以被稱為是人”的那個群體——“無產階級”的生命存在。全書以“激進啟蒙”“生命直觀”“規(guī)訓權力”“革命立場”四章分別展開論述,詮釋與對比并進,將思想史的視域融合與革命論的現實關照相結合,既將恩格斯放入與黑格爾、謝林、休謨、斯密、洛克、盧梭等思想史大端的境遇性對話之中,又把列斐伏爾、馬爾庫塞、?隆⑺沟俑窭盏热粘I钆、權力批判、技術批判的當代視角與恩格斯的無產者生命反抗論述相結合,由此而呈現“批判的生命哲學”的譜系性發(fā)展。
在通過諸種思潮與對話來開啟歷史文本的解釋空間的思路下,本研究同時結合恩格斯與馬克思各個時期重要的理論著作、政論文章與往來書信,在一個豐厚的文本群落中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生命視角與人格感召,探究作為“青年變革者”的恩格斯的人生命題,以重現共產主義革命理想的“如初之光”。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目錄

序言一 以新視角探索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鄭吉偉)

序言二 重思“生命”的學問(張春敏)

引論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一、隱秘的角落

二、黑暗之心

三、不合時宜的運思

四、階級意識為綱

**章 激進啟蒙

一、引言

二、啟蒙與革命

三、哲學的深淵

四、啟示問題

五、理念的“洞穴”

小結

第二章 生命直觀

一、引言

二、平行論與內在性

三、心靈秩序

四、境遇:空間與人性

五、在世之“畏”

小結

第三章 規(guī)訓權力

一、引言

二、完全競爭的迷思

三、均衡狀態(tài)的佯謬

四、濟貧與監(jiān)禁

五、死亡與瘋狂

小結

第四章 革命立場

一、引言

二、壞世界

三、不平等

四、愛比米修斯的過失

五、主體性與真相

小結

結語 在絕望與希望之外

一、政治的瘟疫

二、欲望的閾限

三、生命共同體


展開全部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節(jié)選

引論 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一、隱秘的角落
不同于歷史傳統(tǒng)悠久的“君主之鑒” 的“帝王南面之
術”勸誘式輔佐、獻計獻策“曼陀羅”1,也不同于21 世紀著
名的叛離者約翰· 博爾頓2(John Bolton)看似“揭秘”實則
“拆毀”地用潛伏視角指涉一國*高“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在政治事務背后匿藏的決議動機、利益定見3,恩格
斯的“ 革命之書”《英國工人階級狀況》(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From Personal Observations and
Authentic Sources,1845)充分體現出超越于一般流俗意義的
“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的思想眼界與實踐宏旨,
以切實的研究與審辨,向世人指出“真正的人”的理想社會
境況將只有通過革命性的行動才能夠實現。作為一部重要的
“初心之作”,在恩格斯理性論說的犀銳鋒芒之下,19 世紀中
葉歐洲的社會問題與革命因素清晰呈現,《共產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1848)中至為強音的義理在經驗研究
的系統(tǒng)內漸次顯露,而更為重要的,則是這位“青年變革者”
在整個論述中對于工人階級的“生命創(chuàng)造”的珍視、對于被
資產階級壓抑到“隨時可能面對死亡境遇”的“生命奴役”
狀態(tài)的憤慨、對于一個真正能夠充分實現每一個創(chuàng)造者的
“生命價值”的未來美好社會的堅定意向,而這一切也就構成
恩格斯所捍衛(wèi)的“批判的生命哲學”的重要內涵。在其中,
我們可以看到哲學史上其他的“后謝林”(Post-Schelling)學
者身上所沒有的對理性判斷的堅持,以及對“等級秩序”各
種變體的全面否定。恩格斯的生命哲學,關切著社會大變局
中真實的、靈動的、不畏強力與逆境的生命,每一個無產者,
至高的心靈。
在《君主論》(The Prince,1532)*為著名的第十五章
《論世人特別是君主受到贊揚或者受到責難的原因》中,
“政治哲人” 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 以看似透達的方式指
出:在政治的謀斷上,“許多人曾經幻想那些從來沒有人見過或者知道在實際上存在過的共和國和君主國。可是人們實
際上怎樣生活同人們應當怎樣生活,其距離是如此之大,以
致一個人要是為了應該怎么辦而把實際上是怎么回事置諸腦
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會導致自我毀滅!1 這
是一種表面上的對于“生命原則”的表述,即通過對日常生
命的實存性事實的“描述”,借以推翻對理想國家問題的“規(guī)
范”之問,也即只觸及在殘缺的、即時的、當下既定場域中
的“生命直觀”,而完全沒有歷時性的思考,去設想真正適合
那些“本真性的生命”(Authentic Life)以圓融的“本真性源
泉”(Authentic Resources)為根據而展開的真正的生活。但
是,馬基雅維利自己恰恰隨即非常明晰地呈現了這種浮于表
面的(但又是影響深遠的)“生命真相”之論,所要探析的生
命宰制體系的“隱秘的角落”:“因為一個人如果在一切事情
上都想發(fā)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廁身于許多不善良的人當
中定會遭到毀滅。所以,一個君主如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就
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
與否使用這一手段或者不使用這一手段!2 馬基雅維利于是
為霍布斯(Thomas Hobbes)所構想的“人對人是狼”的“戰(zhàn)
爭”必然采取“先發(fā)制人”策略的觀念預制了理路,
而作為一個“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的延傳者,斯賓諾莎
(Benedict Spinoza)則在其《政治論》中,將馬基雅維利的
“實然”論證極化為現實政治拒斥一切烏托邦因素的基本標尺
(當然也對峙于任何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理想社會建構而言):
哲學家把困擾我們的情感視為我們由于自己的過錯
而導致的惡。因此,他們總是嘲笑、怨嘆、責罵這些情
感,或者為了顯得比別人狂熱而詛咒它們。他們認為這
樣做是神圣的,而且一旦他們學會贊美那種根本不存在
的人性而奚落現實存在的人性時,他們便自以為達到了
智慧的頂點。實際上,他們不是按照人本身而是按照他
們所希望的人的樣子來看待人。因此,他們所設想的只
是近乎虛幻的或者只能在烏托邦或詩人所歌頌的黃金時
代才適用的理論,而在那種時代這些理論自然是無用的。
因此,盡管各門應用科學都存在著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
但是這在政治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人們認為理論
家和哲學家并不比其他任何人更適于治理國家。
1作為“自利/ 自愛”論述的集大成者,斯賓諾莎對于那種基于“不存在的人性”而進行哲學反思的哲人的肆意“ 奚
落”,恰恰是一種馬基雅維利式的“狂熱”:高調斥責批判現
實/ 現世的“諷喻作品”不僅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倫理
學”(而這也是斯賓諾莎的代表作的名稱),其本身就是處于
公正公平、自由發(fā)展、共同富裕的“黃金時代”的懷疑論預
設,以及由此而奠基的歷史虛無主義的必然理論后果。正是
通過對這一思想路線的徹底拒絕,恩格斯所建立的基于“生
命觀審”的激進化啟蒙理路,才能超越斯賓諾莎所批評的
“哲學的無能”,*終以更為卓越的哲思揭示了真正“理論聯(lián)
系實際”的科學理念,而這就是致知于沉思、反省并且直指
向*終于社會的現實場域中實現“人之為人”的“本真性”
(Authenticity)的“生命哲學”(Lebensphilosophie)。
恩格斯的變革的生命哲學所要探究的,正是“人應當
如何生活”,如何贏獲生命的真義,而這種生活的意義,又
是不同于古代哲學(Ancient Philosophy) 中典型柏拉圖式
(Platonic)的理念世界的范型,抑或是基督教思想中永恒圣潔
仿佛停滯態(tài)的“上帝之城”(City of God),恩格斯為受壓迫
者重獲其生命價值而殫精竭慮,設想并進一步趨向性地推進
著“奮進”中的本真生活,拓展出智性與實踐的多重意向,由
此以回應“存在歷史”的原初召喚!拔覀兯枰恼軐W必須
把生命理解和解釋為經驗形式以及經歷—和知識形式,
只有這樣才能說這門哲學是從新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思考的哲學!1
而恰恰在這個意義上,如果沒有對于生命之“應然”建構
(Construction)的持續(xù)追求(以革命為終極目標),這些“被
侮辱與被損害”的“生命此在”,無法在剝削者變本加厲的壓
制下茍存偷安,隨時都將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之下走向“自我毀
滅”,成為“寡頭鐵律”的規(guī)則系統(tǒng)下,權力游戲的犧牲者。2
而站在現世視角,隨時訴諸“生命毀滅”以進行合法性
辯護(Justification) 的“ 邪惡教師”(Teacher of Evil), 所
給出的“證據”恰恰只是“假然的”(Hypothetical),而真正
在現實的生活場域中被資產者疊加的“先發(fā)制人”打擊不斷
迫害的,正是無產階級群體本身。在窮街陋巷中奮力掙扎的
無產者,如同陷落于生命的終極“黑暗森林”宇宙內部,被
馬基雅維利式的智術師(Sopist)所完成的“偉大的說服”
(Great Persuasion)帶向無望的信念“深淵”。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
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
腳步發(fā)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
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fā)
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
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
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
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
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1
在“毀滅生命”這個意義上,處身之處皆是“獵人”,或者是
“資產者宇宙”中只存在“帶槍的獵人”的悖謬狀況,正是恩
格斯的生命哲學所要堅決否棄的。在當下,伴隨著“世界和
自我的異化構成了精神歷史的外部背景,自然的生活世界通
過科學和技術手段的轉化使這種異化加劇到危機狀態(tài)”2,恩格
斯對于處于被動狀態(tài)下的生命境遇的反思,就尤其具有思想
價值和警示意義。
恩格斯關注“生命共同體”的“實際”狀況,當他一面
不斷地詳述無產者“用來恢復體力的東西是這樣貧乏,
但是還得在令人窒息的屋子里做長時間的繁重的工作”1,一面透徹
地分析資產者在制度的護衛(wèi)下“完全可以為所欲為:他又是
原告,又是證人,又是法官,又是立法者,又是執(zhí)行者—
什么都由他一手包辦”(第484 頁)這樣的“境遇”時,他絕
非一個僅僅設想著“廁身于至善人士”的空想者,而恰恰是
對于“不善良”的社會發(fā)生機制有著清醒的認識,但是同時,
在恩格斯關于“真正的人”的生命證論中,又絕對不會基于
“他人就是地獄”的草率論斷,直接將無產者的生命帶入“一
切人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雖然這仍是19 世紀中期“艱難時事”
的現實,卻在恩格斯的框架下,發(fā)生了重要的翻轉)。恩格斯
的生命哲學進路有著明確的思辨性與立場性,而這一切,又
都是以階級性為核心得到論述的。
馬基雅維利展現“邪惡教師”的“隱秘角落”,其轉化
統(tǒng)治階級之“德性”(Virtue)為強力的傾軋的為政之思,在
《君主論》的“獻詞”中以階級差別的生命意志差異為核心關
切展開為“平原”與“高地”的類比:我想,一個身居卑位的人,敢于探討和指點君主的
政務,不應當被看作僭妄,因為正如那些繪制風景畫的
人們,為了考察山巒和高地的性質便廁身于平原,而為
了考察平原便高踞山頂一樣,同理,深深地認識人民的
性質的人應該是君主,而深深地認識君主的性質的人應
屬于人民。1
而這在殘酷的現實中,才恰恰是*不可實現的對統(tǒng)治階級的
“應然”想象,或者當然也更可能是馬基雅維利另一次的“修
辭術”的微言大義。但是從根本上講,如果以一種真正納入
“生命”視角而申論的階級之思,革命的學說,來面對殘缺、
混亂的“在世之在”(Being in the World),*應當關切的必
然不是“他人即地獄”,而是到底什么構成了“山巒”與“平
地”截然二分的“平行”化(社會流動的斷裂化)理論,變
得只有通過智術師的假然敘述,才能有“繪制權力風景”的
奇特論域。而且,也只有這種追根究源的本質之問,才可以
看清楚生命存在的“原初異化”的不斷累加,如盧梭在《論
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所追溯的人類的“自我否定”
的系譜性層累結構,也才能明白為什么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這部恩格斯的早期代表作中,“高踞峰頂”的統(tǒng)治者群
體—資產階級,被認定為必將不斷推定著自身的“自我毀
滅”;而且,*終成為他們的掘墓人的那股力量,正來自不斷
發(fā)展壯大的那些“身居卑位的人”。

新書--變革之為責任:恩格斯的生命哲學—以《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為中心的探究 作者簡介

劉道一,理論經濟學博士,F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室。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青年論壇副秘書長,首都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經濟思想史、經濟哲學、政治哲學、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研究。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等研究課題。出版有《經濟哲學論稿:西方自由主義貨幣哲學歷史語境的批判性考察》等專著多部。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