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6453
- 條形碼:9787513936453 ; 978-7-5139-3645-3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本書特色
技術進步始終被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正義力量。即便顛覆性創(chuàng)新顛覆了許多產業(yè)、職業(yè),經濟學家依舊堅信,這是社會進步不可避免的代價。本書透過漫長的歷史鏡頭,聚焦到“取代技術”對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沖擊,揭示了技術進步并不完美的一面,并對相關政策進行反思,值得反復研讀。 ——劉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技術進步的本質就是創(chuàng)造性毀滅。創(chuàng)造是永恒的,能帶給人類以福祉,而毀滅是暫時的,但也會給社會帶來撕裂性傷痛。這種傷痛正是“技術陷阱”的根源。……技術進步是永恒的,但也需要“間歇”,而我們也需要在“間歇”中思考!都夹g陷阱》正是這種思考。 ——高德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作者力圖告訴我們,技術對社會的作用并非單純的生產力增長亦或人類對自然的一次次勝利,而是呈現出更復雜的勞動分工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政治力量的更迭乃至國際關系的調整!緯粌H是一部技術變革史,更是一部社會分層史、勞工演進史和制度變遷史。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言,如何處理好技術引發(fā)的短期變量和長期變量,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發(fā)和思考無疑是極為深刻的。 ——廉思,青年社會學家、中國新興群體的瞭望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劉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高德步、青年社會學家 廉思 重磅推薦,英國《金融時報》2019年度*佳書籍,芝加哥大學推薦必讀書目。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而全面地回顧了近幾百年技術進步的歷史,以及它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社會成員之間的經濟和政治權力分配。正如本書所表明的那樣,工業(yè)革命從長遠來看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財富和繁榮,但機械化的直接后果對大量人口來說是毀滅性的。中等收入崗位減少,工資停滯不前,勞動收入占比下降,利潤激增,經濟不平等加劇。
本書作者卡爾·貝內迪克特·弗雷證明,這些趨勢大體上反映了我們現在這個始于計算機革命的自動化時代的趨勢。正如工業(yè)革命*終為社會帶來非同尋常的利益一樣,人工智能系統(tǒng)也有潛力做到這一點。但弗雷認為,實際的結果將取決于短期發(fā)展能否得到良好的管理。在十九世紀,工人們激烈地表達了他們害怕機器搶走他們的工作的擔憂。今天絕望的中產階級沒有訴諸武力,但他們的挫敗感導致了民粹主義的抬頭和社會的日益分裂。由于中產階級的工作仍在面臨壓力,我們不敢確保對技術的積極態(tài)度會持續(xù)下去。
工業(yè)革命是歷史上的重大時刻,但當時幾乎沒有人意識到它的巨大后果!都夹g陷阱》表明,在眼下這場新的技術革命中,過去的教訓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面對現在的狀況。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目錄
引 言 /001
**部分 大停滯
**章 前工業(yè)時代發(fā)展簡史 /034
第二章 工業(yè)化之前的繁榮 /062
第三章 機械化為何失敗 /074
第二部分 大分流
第四章 工廠時代的到來 /098
第五章 工業(yè)革命及其引發(fā)的不滿 /114
第三部分 大平衡
第六章 從大生產到大繁榮 /148
第七章 機器問題的回歸 /176
第八章 中產階級的勝利 /191
第四部分 大逆轉
第九章 中產階級的衰落 /228
第十章 大步向前,漸行漸遠 /252
第十一章 政治兩極化 /268
第五部分 未 來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 /304
第十三章 致富之路 /348
致 謝 /375
附 錄 /376
注 釋 /379
參考文獻 /440
出版后記 /468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節(jié)選
如果沒有那600位燈夫,1900年時夜晚的紐約城就只能由月光照亮。他們拿著火把爬上梯子,確保行人離開家以后走在街上不至于只能看到不遠處燃著的雪茄。但1907年4月24日晚上,曼哈頓街頭2.5萬盞煤氣燈中絕大部分都沒有被點亮。燈夫們通常會在下午6點50分左右點亮文明的火光,但這一晚他們并沒有點燈——他們罷工了。雖然沒有聽說發(fā)生暴力事件,但黑暗降臨后紐約市民紛紛向煤氣公司和警察投訴。警察們來了以后嘗試點亮周邊的燈,卻發(fā)現沒有梯子很難辦到。很多警察太胖了,爬不上燈柱,群眾也幾乎幫不上忙。在哈林區(qū),男孩們發(fā)明了一項新運動:每當警察成功點燃一盞燈,他們就爬上柱子把燈滅了,然后跑掉。在公園大道,一位年輕人因為滅掉了警察點亮的燈而被捕。很少有燈長時間亮著。甚至到了晚上9點,只有中央公園里少數東西走向的馬路有亮光,因為那兒是由電燈照亮的。
那一年以點燈為業(yè)的人是不幸的。油燈和煤氣燈總需要有人照看,但神秘的電力出現后,燈夫的技能不再有任何價值。電街燈帶來了光亮,也帶來了懷舊情緒。許多市民仍覺得一定有個年輕人在黃昏點亮街燈,在黎明將其熄滅。在紐約,燈夫已經與警察、郵遞員一同成為鄰里間的團體。自1414年倫敦的**批街燈亮起,這一職業(yè)就存在了,但現在它即將成為遙遠的記憶。1924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道:“大都市中的燈夫成了過多的技術進步的受害者!笔聦嵣希19世紀后期紐約就安裝了**批用電的路燈,但它們并沒有讓燈夫變得多余。每一盞燈都有一個開關,必須手動開啟和關閉。早期的電氣化只是讓燈夫的工作更加輕松了,燈夫不再需要帶著長長的火把點亮街燈。但燈夫并不是技術進步的受益者。點燈這一技能曾經能讓一個工人養(yǎng)家糊口,而現在開燈變得非常簡單,小孩子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能隨手完成。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簡化只是邁向自動化的一步。變電站的出現逐步規(guī)范了電街燈,職業(yè)燈夫大規(guī)模減少。到了1927年,電已經壟斷了紐約市的照明,隨著*后兩名燈夫放棄這一工作,燈夫這一職業(yè)和燈夫聯(lián)盟(the Lamplighters Union)就此終結。
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改進的電燈泡無疑讓世界變得更好也更明亮了。他取得巨大進展的那天,他的實驗室所在的門羅公園里,油燈和蠟燭仍在污染著空氣。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指出,隨著電力普及至芝加哥的音樂學院、倫敦的下議院、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以及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照明價格大幅下降。從街燈照明的情況來看,即使是紐約燈夫們(他們中的一些人被迫提前退休)也承認,新照明系統(tǒng)更為便捷。一位燈夫每晚*多能處理50盞燈,而如今一位變電站員工能在數秒內開啟幾千盞燈。然而如果一件事會威脅一個人的生計,抵制它就再自然不過了。對多數城市居民來說,技能就是他們的資本,他們正因這些人力資本而得以養(yǎng)家糊口。因此,盡管新系統(tǒng)有許多優(yōu)點,但它并不在所有地方受到所有人的歡迎,這并不令人意外。比如當比利時韋爾維耶市政府宣布要啟用電力照明時,燈夫們因擔心失去工作上街抗議。為了驅走黑暗,當地政府招募了另一群燈夫,但他們很快遭到了罷工者的襲擊——后者威脅道,他們將一直破壞街燈,直到末日來臨。雖然當地警方介入了,但憤怒的燈夫襲擊了警察總部。比利時政府只得召集軍隊來平息事態(tài)。
確實有些人為技術進步付出了代價。但在整個20世紀,西方世界絕大部分城市居民已經接受了技術能驅動財富積累這一事實。他們意識到,消滅那些*危險*卑微的工作能改善工作環(huán)境,自己的工資取決于機械力量的運用。此外,他們也受益于不斷涌現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汽車、電冰箱、收音機和電話(隨便列舉幾樣),這些革命性技術在1950年的西方社會很普遍,但在文藝復興時期,即使是歐洲貴族也無法享有。1900年,普通家庭主婦依然只能在夢里體驗上層階級的生活,夢想著有仆人替她們做*煩瑣的家務。接下來的幾十年里,突然間每個家庭都能平等地擁有電子仆人了。洗衣機、電熨斗和其他一系列家電包攬了數小時的辛苦家務活?偠灾,正如偉大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觀察,資本主義的成就不是“給女王們提供更多的絲綢長筒襪,而是通過不斷減少生產一只絲襪所需的工作量來回饋工廠女工,讓她們也買得起長筒襪”。
我們很容易過度簡化歷史。但如果說有一個潛藏的主要因素主導著過去兩個世紀的經濟和社會變革,那么這個因素當然是技術進步。用埃夫西·多瑪(Evsey Domar)的話來說,如果沒有技術進步,“資本積累就等同于在木犁上累加木犁”。經濟學家們估計,超過80%的富有國家和貧困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可以用技術采用率的差異來解釋。而且只考慮收入會極大低估已經發(fā)生的改變。很難想象在我曾祖母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們趕路的速度頂多只有馬車或火車那么快。在晚上人們只能靠蠟燭和油燈驅走黑暗。工作對體力的要求極高。很少有女性從事有報酬的工作——家就是她們的工作場所。她們在露天的爐子上準備飯菜,砍樹劈柴,為做飯和取暖提供燃料。她們不得不用桶從小溪或井中打水,然后提到室內。當時的人們對技術進步充滿熱情,甚至可以說十分欣喜,這并不讓人意外。1915年,發(fā)表在《文學摘要》(Literary Digest)上的一篇文章大膽預言,隨著電氣化發(fā)展,“病菌將變得幾乎不可能在城市中傳播,人們也不會受傷,農村的人會來城市休息或療養(yǎng)”。愛迪生本人相信電力會幫助我們克服人類進一步發(fā)展的*大障礙——對睡眠的依賴。技術是人們的新宗教,人們有一種感覺:不存在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
事后,如果考慮到技術帶給人們的好處,我們就會驚訝地發(fā)現,像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和大衛(wèi)·李嘉圖(David Ricardo)這些19世紀早期的經濟學家都不相信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進步。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技術帶來的好處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被經濟學領域認識到。但于198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伯特·索洛(Robert Solow)在20世紀50年代就發(fā)現,20世紀經濟學領域的所有進展幾乎都要歸功于技術。還有一些人則證明,那些好處得到了廣泛的分享。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發(fā)現,美國變得更平等了。他還提出并推進了他的資本主義發(fā)展理論,即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不平等會自動減少。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 Kaldor)觀察到,一直以來勞動力獲得了增長收益的三分之二。索洛發(fā)展出的理論框架認為,技術進步給當時的每一個社會群體帶來了同等的好處。從今天來看,這樣的樂觀主義似乎十分荒謬,但對這位20世紀50年代的經濟學家來說,有太多可以讓人持樂觀態(tài)度的理由。
如果任由技術創(chuàng)新蓬勃發(fā)展,整個社會就能變得更富有、更平等,那么少數燈夫丟失工作又有什么關系呢?許多被取代了的燈夫也許會找到危險系數更低、收入卻更高的工作?v然有一些人敗給了技術,但整個社會愿意犧牲少數人而為多數人接受進步,這似乎也沒錯。但如果犧牲者數量更多,我們還會這樣想嗎?如果大部分被取代的工人都只能找到工資更低的工作呢?畢竟“特殊世紀”(“special century”,由羅伯特·戈登提出,指1870—1970年。見本書尾注!幷咦ⅲ┑奶厥庵幉粌H僅在于極快的經濟增長,它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所有人都從進步中獲益了。技術進步中當然有取代勞動力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使能技術。總體而言,技術提高了工人們的生產力,讓他們的技能更有價值,也讓他們賺得更多。即使對于那些在和機械化的角逐中失去工作的人來說,也有大量體力要求更低、工資更高的工作可以選擇。本書的觀點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不能再理所當然地對技術持以上樂觀態(tài)度。這也不會是一種歷史常態(tài)。黃金時代的經濟學家們在當時保持樂觀并沒有錯,但他們的錯誤在于認為他們見證的歷史會永遠持續(xù)下去。沒有一條鐵律假定技術一定能在犧牲少數人利益的情況下造福多數人。當大部分人被技術變革甩下時,他們就可能會抵制它。這是自然而然的。
縱觀歷史,進步的代價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像圖1那樣簡化人類進步會錯過所有具體的事件(圖1通常被用來說明人類社會跳躍式的進步),但這并不表明圖1是錯的。它準確顯示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數千年中的停滯,并在約1800年時以極不尋常的方式迅速攀升。因此,僅從平均收入來追溯進步,往往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大約10萬年前,現代人類開始出現,在接下來的約99,800年里什么也沒發(fā)生……然后在幾百年前,人們開始變得富有,而且越來越富有。至少在西方世界,人均收入開始以大約每年0.75%這個史無前例的比率增長。幾十年后,全世界都發(fā)生了同樣的事情。再后來,情況變得越來越好。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相關資料
技術進步始終被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正義力量。即便顛覆性創(chuàng)新顛覆了許多產業(yè)、職業(yè),經濟學家依舊堅信,這是社會進步不可避免的代價。本書透過漫長的歷史鏡頭,聚焦到“取代技術”對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的沖擊,揭示了技術進步并不完美的一面,并對相關政策進行反思,值得反復研讀。
——劉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技術進步的本質就是創(chuàng)造性毀滅。創(chuàng)造是永恒的,能帶給人類以福祉,而毀滅是暫時的,但也會給社會帶來撕裂性傷痛。這種傷痛正是“技術陷阱”的根源!夹g進步是永恒的,但也需要“間歇”,而我們也需要在“間歇”中思考!都夹g陷阱》正是這種思考。
——高德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作者力圖告訴我們,技術對社會的作用并非單純的生產力增長亦或人類對自然的一次次勝利,而是呈現出更復雜的勞動分工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政治力量的更迭乃至國際關系的調整!緯粌H是一部技術變革史,更是一部社會分層史、勞工演進史和制度變遷史。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言,如何處理好技術引發(fā)的短期變量和長期變量,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發(fā)和思考無疑是極為深刻的。
——廉思,青年社會學家、中國新興群體的瞭望者
從工業(yè)革命到AI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下的資本、勞動與權力 智慧宮系列叢書:技術陷阱(精裝)) 作者簡介
卡爾·貝內迪克特·弗雷(Carl Benedikt Frey),牛津馬丁花旗會士,在牛津大學馬丁學院主持有關工作之前景的項目。他是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同時擔任二十國集團、經合組織、聯(lián)合國、歐盟以及多家大企業(yè)的顧問。他的一些著作也散見于《金融時報》《科學人》《華爾街日報》等著名媒體。他于2013年作為聯(lián)合作者發(fā)表的“就業(yè)之前景:計算機化對工作的影響程度”得到了4000多次學術引用,其所用的研究方法被巴拉克·奧巴馬的經濟顧問委員會、英格蘭銀行以及世界銀行采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