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馨卡幫你省薪 2024個人購書報告 2024中圖網年度報告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叔本華與尼采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19-08-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274
本類榜單:哲學/宗教銷量榜
中 圖 價:¥33.6(7.0折) 定價  ¥4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叔本華與尼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1885
  • 條形碼:9787100171885 ; 978-7-100-17188-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叔本華與尼采 本書特色

本書對叔本華與尼采的思想內核的解析和闡發(fā)有助于國內學界和讀者更好地理解這兩位對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構具有重要影響的德國哲人。當屬文史哲領域學人和愛好德國哲學的廣大讀者的必讀書之一。

叔本華與尼采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圍繞叔本華和尼采的一組講稿。作者西美爾是有名社會學家、哲學家,他憑借其犀利的文化觀察和思辨能力,透徹地分析了叔本華和尼采關于人、意志、悲觀主義、藝術的觀念與思想,辨析其異同,凸顯了兩位大哲學家關于人的學說*內在的核心,以幫助我們去認識兩位哲人之思想的永恒意義。

叔本華與尼采 目錄

前言
內容提要
**講 叔本華和尼采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二講 叔本華:人及其意志
第三講 叔本華:意志形而上學
第四講 叔本華:悲觀主義
第五講 叔本華:藝術形而上學
第六講 叔本華:道德及意志的自我解脫
第七講 尼采:人類的價值與頹廢
第八講 尼采:高貴道德
展開全部

叔本華與尼采 節(jié)選

  《叔本華與尼采》:  從同一根源上產生了兩幅圖像的差異,這兩幅圖像都形成于人類內部的意義區(qū)別。在叔本華身上偶爾會爆發(fā)而出的精神貴族式的高傲,是與其基本信念自相矛盾的。生活是單調的,因為生活中本來就缺乏任何可讓人據(jù)以確定價值差異的標準;這種單調必然蔓延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去。倘若沒有任何存在具有積極的價值,而是,在他看來完美的事物,越完美,就越趨于毀滅,并僅僅因此而博得人們的好感;那么,不僅存在的那些瞬間,而且由它們構成的整個序列,都必定具有可怕的單調性,缺乏應有的等級差別。他至少也在表述道德使命的時候,得出了這個結論:道德高尚的人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不做任何區(qū)分,他在理論上雖然還不是自覺地,卻在實踐上認識到了一切存在者深刻的形而上的統(tǒng)一性;與統(tǒng)一性相比,個體化的差別只是一種迷惑人的假象,是我們主觀的觀念形態(tài)的結果而已。似乎我們人類的本質根源的絕對統(tǒng)一性,不是我們*終的無差別性的根據(jù),恰好相反,絕對統(tǒng)一性,是對此無差別性的表達或者反映,它的出現(xiàn)正是因為能產生差別的*終生活目標的缺失。與之相反,現(xiàn)在必須重新設計那樣的目標,就像尼采所做的那樣,以明顯的等級差距和高貴性去取代那種形而上的民主。全部生命的發(fā)展在其所有載體中并不是勻速進行的;確切地說,其形態(tài)乃是:我們人類在每一時刻都是一個由或多或少有所演進的諸多實存者組成的階段性結果,其中那些*發(fā)達者分別顯示生命在相應時刻業(yè)已達到的程度。假如生命的意義在于,發(fā)展是趨向無限的,那么各個發(fā)展級別之間的差異,也就意味著個體之間確定的價值差別。發(fā)展原則令尼采成為貴族,因為它將此在的每一較低級別的意義移入了高于前者的下一級別中。但較高級別出現(xiàn)的條件是,必有或曾有一個較低級別。與“上帝面前的平等”和每個人類靈魂本身的絕對價值相反——這一切在叔本華看來,顯然是仍舊帶有消極特征的——對于尼采而言,只要此前沒有過較低級別的價值,就絕不會產生任何價值;而且任何一個發(fā)展階段都不可能獲得一種絕對價值,除非它已經是一個較低階段的更完善的發(fā)展,同時在此變化過程中它具有其存在的意義,且能成為下一更高階段產生的條件。如果生命就是發(fā)展,那么其形式的貴族式差異性,就會被邏輯的夾子卡人發(fā)展之中——而全部目的的缺失,將令這些形式降至不言而喻的普遍的低水準! 晌徽軐W家對他們相同出發(fā)點——對絕對的存在目的之否定——的不同態(tài)度,*終恰好鮮明地表現(xiàn)在叔本華取消世界的價值后所趨向的那種價值上。但凡除了瞬間之外,既無絕對目標,如基督教那樣,或者也無相對目標,如尼采的發(fā)展理論那樣,此時的價值重心*終就會不可避免地轉移到瞬間本身所包含的那些動機上,轉移到快樂與痛苦上。誰要是拒絕生命的任何目的,必然成為幸福論者,因為這時在他們看來,快樂與痛苦,就是由無數(shù)瞬間組成的生命的那些僅有的亮點,而這些瞬間均不具有超出自身之外的重要性。痛苦的總量巨大,既不可以用可能達到的一定量的幸福抵消相應數(shù)量的痛苦,也不可能通過任何幸福感彌補痛苦。這一切——姑且不論關于痛苦程度的所有問題——對叔本華而言都是經驗事實,從而也是證明這個一開始就憑借其意志特征得以確立的世界之無意義性的自決性依據(jù)。他所提供的作為對世界之謎的實際解答,就是對生命意志的否定。按此價值取向,這種否定無非是對生命痛苦感的解脫。面對瞬間價值的這種絕對化趨勢,尼采則顯得更有把握,因為他的發(fā)展價值的本質,恰好在于對每一個瞬間的克服。在他看來,把生命的價值維系于痛苦與歡樂,無論在程度上還是理由上,都如同對一切生物在道德上等價齊觀,必然是反常的:這實際上是將價值感駐留于實存的廣闊的暫時性上,然而為了向存在的頂峰發(fā)展,這個暫時性注定要被克服。生活可以說每次都伴隨著痛苦與快樂撞入了一條死胡同;而人們卻每次都把這個死胡同視為終極性,這或許無異于在一個句子中間就畫上了句號。因此尼采從其發(fā)展理想出發(fā),把痛苦與歡樂正確地稱為“伴隨狀態(tài)”。苦與樂純粹是些返回主體的對生命之繼續(xù)運動的反映;生命的目標,亦即我們人類的各個更高級的屬性,因此不允許對那些東西有所眷顧!  

叔本華與尼采 作者簡介

  格奧爾格·西美爾(Georg Simmel,1858-1918),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西方現(xiàn)代社會學的開拓者之一,其影響在其身后尤其是20世紀中期以來不斷擴大。一生著述等身,全集多達24卷,主要作品有:《歷史哲學問題》《貨幣哲學》《宗教》《社會學:關于社會交往形式的探討》等。    莫光華,西南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德語古典文學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歌德與自然》,譯有《詞語破碎之處:格奧爾格詩選》《顧彬詩選》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