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jīng)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8165434
- 條形碼:9787208165434 ; 978-7-208-165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騰訊新聞、BOSS直聘聯(lián)袂推薦◎美國專業(yè)與學術(shù)杰出出版獎獲獎圖書、公理商業(yè)圖書獎銅獎作品◎歷時5年,135位職場媽媽,4種迥異的家庭福利政策模式,刷新你的“媽媽觀”:從“平衡”到“公平”,工作—家庭沖突不應是職場媽媽獨自面對的困境。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內(nèi)容簡介
當一名職業(yè)女性成為媽媽,她必然要面臨事業(yè)和家庭之間的沖突,這是理所當然的嗎? 這本書告訴我們,不! 本書以美國職場媽媽的困境為出發(fā)點,選取了社會政策和文化環(huán)境非常不同的四個國家——瑞典、德國、意大利、美國,對其中的135位中產(chǎn)階級職場女性進行訪談,調(diào)研她們想要以及需要什么樣的支持以緩解工作和家庭的沖突,從而從國家制度、市場配置、文化氛圍等角度,試圖勾畫一種對職場媽媽更為公平并能夠提供更為充分的支持的社會圖景。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目錄
前言
**章 SOS
第二章 瑞典 “在瑞典,兼顧工作和孩子并不困難!
第三章 民主德國 “我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撐過40個小時……那不是人過的日子。”
第四章 聯(lián)邦德國 “在德國,大家會說,你是個事業(yè)狗。”
第五章 意大利 “沒有人幫我。在意大利真是好難!
第六章 美國 “我們不知道該怎么同時做好所有的事!
第七章 政治化的工作—家庭沖突
附錄A 關(guān)于方法論的注釋
附錄B 訪談提綱
注釋
參考文獻
致謝
索引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節(jié)選
關(guān)于母職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源自“文化圖式”,即我們通過共有的文化模式來見證、理解和評價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這些圖式塑造了女性的意見和行為。美國媽媽們備受壓力的原因是“密集母職”,即認為成為母親以及婚姻是女性首要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業(yè)。這種文化理念唆使女性相信她們的丈夫和子女是脆弱的、需要母愛的,而她們的照料是有意義的、創(chuàng)造性的、能夠帶來滿足感的。爸爸們則天生缺乏關(guān)愛別人所必需的技能,因而無法照顧好自己的孩子。密集母職的模式,又稱“家庭奉獻圖式”“協(xié)作培養(yǎng)”或“推崇幸福家庭”。 家庭奉獻圖式還有一個幾乎同樣頑固的對手:工作奉獻圖式。這種圖式也被叫作“理想員工”模式,即員工在情感上和時間上都應該將忠于自己的工作放在**位,并由此獲得獨立、地位和滿足感作為回報。這種理想員工的信仰遍及當今職場,且一步一步使得男性在職場更占優(yōu)勢、女性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在美國,職場上*為主流的約束力與家庭生活造成的限制剛好是矛盾的。帕梅拉·斯通(Pamela Stone)在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媽媽群體中進行的“退出革命”研究表明,巨大的文化壓力敦促媽媽們努力扮演出理想員工的樣子,這為她們造成了沉重且持續(xù)的焦慮。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有大批原本身居高位的女性離開職場,且相比責備她們的雇主,這些女性更傾向于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兼顧工作和家庭責任。斯通的研究澄清了女性“主動選擇”離職的錯誤觀念。她認為,這些女性事實上是因為刻板的政策、制度障礙,以及一個對待努力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女性不進行獎勵反倒實施懲罰的體制而被迫離開職場的。 社會學家瑪麗·布萊爾—洛伊(Mary Blair-Loy)將這種壓力稱為“競爭的奉獻”。那些花了太長時間照顧家人的職業(yè)女性會被認為褻瀆了工作奉獻圖式,而那些避開家庭責任或者將家庭責任委托給他人的女性則違背了家庭奉獻圖式。這種困境是媽媽們工作—家庭沖突的源頭。貧窮的女性也會遭遇工作—家庭沖突,但相比中產(chǎn)階級或者上流社會的女性,她們手頭可以運用的資源更少,調(diào)整工作安排以應對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日常的不可預料”的能力也更弱。 盡管工作—家庭沖突看似私人或女性個人的困境,布萊爾—洛伊認為事實上這是由背后更為深層的道德和文化理念造成的,這種理念預先設定了好員工和好母親的標準以及人生價值。規(guī)范性決策的沖突給媽媽們造成了無法克服的困境。這種沖突決定了家庭勞動的性別分工以及職場中的時間安排、企業(yè)意識形態(tài)、晉升模式和評價標準。但無論女性決定工作還是全職在家,中產(chǎn)階級以及工人階級女性的就業(yè)決定都是從家庭角度出發(fā)的。事實上,所有社會階層的女性都將如何對自己的家庭*為有利作為工作抉擇的前提。 盡管我采訪的瑞典媽媽們普遍自認比較滿意,但作為母親,她們的生活世界并非毫無壓力。很多瑞典的受訪者因為履行扎根于階級特權(quán)的“密集育兒”(針對社會學家莎倫·海斯[Sharon Hays]提出的“密集母職”的性別中立的說法)而似乎都感受到一種無聲無息但綿延不斷的緊張。大多數(shù)與我談過話的女士們都提到要在家做飯菜,要盡可能將孩子送進*好的日托班,又要確保孩子不會在日托班里待太久,要有足夠的時間在戶外度過。當媽媽們確實感受到工作—家庭的沖突時,她們傾向于將其歸咎為理想化的密集育兒。 比如,她們解釋說“太晚”去日托班接孩子被視為是種禁忌。來自德國的單親媽媽瑪麗每周要工作39個小時,相比她在斯德哥爾摩辦公室那些下午四點就走光了的同事們,她有時候會工作到更晚一些。她說,她女兒所在的日托班老師曾評論說她的孩子好幾次都是*后一個被接走的。 “好家長”的規(guī)范決定了什么時候開始送孩子去日托班以及每天將孩子留在那兒多久,這影響了媽媽們對于何時返回職場以及花多少時間工作的決定。盡管我的受訪者們似乎都對孩子們在日托班的經(jīng)歷表示滿意,她們卻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下午在那兒待“太長時間”。有伴的家長們努力調(diào)整工作安排,爸爸媽媽中好有一個人下午去接孩子,而且越早越好(很多人都提到下午三點是接孩子的理想時間,盡管日托班開放得更晚)。 有好幾位女士向我坦誠她們?yōu)榱水攤完美家長而倍感壓力。工程師馬婭表示: 我努力不因為各種各樣的忠告和書籍而焦慮—真的有太多育兒書了,我覺得在瑞典,在斯德哥爾摩,家長如今的壓力很大。這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笑)……我努力不去想,但我知道總有壓力在那里。比如說,你得做個完美的媽媽,你得早點去托兒所接孩子,但同時你正在打拼事業(yè),你還得做好飯,當個完美的伴侶,還有,你知道的,這樣那樣的,各種沒辦法兼顧的要求。(笑)除非你自己放松一點。 當我問馬婭是什么驅(qū)使她想要在工作和家庭方面同時做得無比出色,她告訴我說除了自己,她還真想不出來其他的壓力來源: 沒有任何人告訴我說我必須做這個或者那個。我想所有人都認為我們可以好好地養(yǎng)育(我們的女兒)吧。當我看著她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她是個快樂的孩子。大概我們確實做得不錯。(笑)我不認為社會對我有那么高的期待……但是呢,我對我自己恐怕是有的……我得去兼顧——特別是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這是我給我自己的壓力。因為我想要讓所有人都覺得我盡可能做到*好了。但是要說服我自己就有點復雜。至于說做個好家長,我真的認為如果我能保持冷靜、對生活滿意,那么我女兒應該也會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我很努力想要成為這樣的人。(笑)這種時候育兒假真是很有用的。 在育兒方面,馬婭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盡管所有證據(jù)都顯示她做得很好,她也能感受到周圍的人對自己的大力支持和欽佩,但她總覺得自己在兼顧工作和家庭方面還沒有做到*好?赡苓@份焦慮來源于政府所宣傳的,瑞典女性應該無縫銜接并且游刃有余地兼顧母職和工作吧。當馬婭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她覺得一定是自己出了問題,因為這個體系為了媽媽們的個人成功已經(jīng)將一切都安排好了,這可是出了名的。 有一位瑞典女性認為,職場媽媽的形象過于普遍,以及通過法律變得根深蒂固的雙職工/雙照顧者模式已經(jīng)使得媽媽們沒有了其他選擇——即便某個媽媽對待在家里有些興趣,她也不能這樣做。 在聯(lián)邦德國,公認的“好媽媽”會:(1) 在孩子出生之后就停止工作;(2) *好在孩子出生后的頭幾年都待在家里;(3) 在孩子們十幾歲之后,或者甚至等孩子們徹底離開家之后,找一份兼職的工作。我的受訪者表示,在聯(lián)邦德國占據(jù)主流的看法是:假如媽媽外出工作而不是陪在孩子身邊的話,那么所有的孩子,尤其是年紀尚小的孩子,都會在成長發(fā)育上、心理上和感情上受到傷害。這種論調(diào)與我在柏林和斯德哥爾摩了解的信息完全不同。 索尼婭提到過,聯(lián)邦德國的人們對于那些在孩子仍舊是個嬰兒或者幼兒的時候就出門去工作的女性有種貶低的稱呼:Rabenmutter,“烏鴉媽媽”。這樣的女性“把孩子留在空巢里,自己飛出去追求事業(yè)”。 媽媽們承認會覺得愧疚,甚至在解釋她們認為事業(yè)進步與當個好媽媽無法兼得時壓低聲音,仿佛在囈語一般。她們會在職場中“后退”和重新定義成功來適應密集母職的意識形態(tài)。白人銀行高管珍妮特已婚,每周工作45小時,她在公司的職位可謂顯赫。但她解釋說自己能做到這個級別的原因是她選擇先立業(yè)再成家,然后因為不能生育而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孩子。在我們進行采訪的時候,她的兒子4歲了。珍妮特帶著我穿過辦公樓的玻璃大堂,走進她設備完善的辦公室。一進門我就看見了她兒子的照片,她書桌邊的墻幾乎被大幅照片填滿了。我問她媽媽們是否有機會踏上事業(yè)巔峰,珍妮特停頓了一下,然后輕聲說:“我不知道。老實講,我覺得很愧疚,而且現(xiàn)階段我在工作上也沒有特別努力。能成就事業(yè)巔峰,又能同時平衡工作和家庭,有時間看得到自己孩子的,一定是非凡的女性!蔽覇査骸澳茏龅竭@一切的女性應該具備怎樣的特質(zhì)呢?”珍妮特又停頓了一下,能明顯看出她在猶豫,然后她回答道:“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可能……或許根本沒有這樣的人存在吧,或者我不認識這樣的人。我這樣說或許有些刻薄,不過我真的覺得在某些時刻,你只能二選一,在事業(yè)上全力以赴,或者全心顧家! 從珍妮特的話(以及之前提過的格洛麗亞的話)中能發(fā)現(xiàn)她們都有“媽媽的戰(zhàn)爭”觀念:好媽媽沒辦法在事業(yè)上走得很遠,因為這樣她們就連看看自己孩子的時間也沒有了。在這方面,美國媽媽的想法與德國媽媽擔心自己被叫作“烏鴉媽媽”很接近。不過大部分批評別人野心太大的德國媽媽自己都有兼職工作,因為兼職工作在德國要比在美國普及得多。 即便是已經(jīng)身處高層的受訪者,如切爾茜和珍妮特,也認為在工作上“后退”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能減輕她們的工作—家庭沖突。急診室醫(yī)生勞倫表達了類似的想法:“你不能期望一切都做得完美。有些事情就是得放棄……我自己把對工作和家庭生活兩方面的期望都降低了(笑),才覺得自己能撐得下去。這可不是說我不會再對工作或者生活抱著不好的感受—我仍舊時不時地覺得糟糕透了!边@種無可避免的失望在我采訪的大多數(shù)女性身上都很明顯。媽媽們已經(jīng)接受了這個事實,她們無法擺脫對工作和家庭生活同時抱有愧疚感。這種傷感也曾出現(xiàn)在德國和意大利媽媽的話語中,不過對德國媽媽而言在工作上“后退”意味著兼職。無論成為理想員工或是履行密集母職,都要求極高的關(guān)注度且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因此媽媽們從來不覺得自己在兩個領(lǐng)域都取得了成功。這是很合邏輯的:媽媽們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 在我進行訪談的五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媽媽們都不由自主地接受了主流觀念,即自己需要將大量時間和精力傾注到孩子身上。在完成了所有的訪談之后,我有一個疑問一直沒有得到解答:媽媽們究竟將什么時間留給自己呢?在某個時間段里,她們不是媽媽,不是女兒,不是伴侶,不是朋友,只做自己?簡短的回答是,她們基本沒有這種時間。所有我采訪的女性都說,在當了媽媽之后,*先失去的就是只屬于自己的時間,在她們的日程表里怎么也擠不出這樣的時間了。想要讓媽媽們不必再遵循理想化的母職標準,給她們減減壓,那么就不該將當個好媽媽與所有耗費時間的責任掛鉤。
新書--職場媽媽生存報告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凱特琳?柯林斯(Caitlyn Collins),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她的工作已被《大西洋月刊》、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和《華盛頓郵報》報道,F(xiàn)居密蘇里州圣路易斯市。 譯者簡介————————————————————————————————————— 汪洋,上海海事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及語言測評。 周長天,上海教育出版社副編審,主要從事高中英語教材引進和編撰。 兩人是工作伙伴,也是生活伴侶。各自的本職之外,翻譯既是安靜的愛好,亦是有益的消遣。繼《旁觀者》之后,這是兩人共同翻譯的第二本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經(jīng)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