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希望你也喜歡自己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洞見不一樣的自己 讓你少走彎路的60個智慧錦囊
-
>
(文學)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
-
>
丁立梅精品十年精選集:暖愛(黃皮)
-
>
明天,我想重新喜歡上自己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6661802
- 條形碼:9787516661802 ; 978-7-5166-618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本書特色
1.從坎坷的人生尋得生命真諦 伊迪絲這一生遭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苦難,她少年時受到迫害,隨后被投進集中營,在美國輾轉(zhuǎn)落腳后又目睹了種族歧視問題;伊迪絲這一生也迸發(fā)出常人所不能及的生命力,她從人間煉獄走了出來,在50歲時取得博士學位,幫助了無數(shù)遇到心理問題的人們,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伊迪絲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如果她都能走出心靈困境,那我們一定也可以。 2.在悠長的行醫(yī)歲月凝聚智慧 自1978年取得行醫(yī)許可,伊迪絲·埃格爾已經(jīng)從事臨床心理治療工作超過40年了。至今,94歲高齡的她仍然沒有退休,仍然在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來訪者。擁有40余年臨床經(jīng)驗的她告訴我們,令我們痛苦的精神牢籠存在于內(nèi)心,而打開它的鑰匙就在我們手中。 3.用溫情脈脈的語言浸潤人心 伊迪絲將心理學原理融入極富感染力的敘述,用有溫度的文字描述了自己和來訪者的親身經(jīng)歷,用認知行為療法、意義療法、積極心理學等理論對這些人生故事加以分析和闡釋,潤物無聲地帶領(lǐng)讀者走出心靈困境。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內(nèi)容簡介
將我們的心靈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們自己建造的牢籠,是我們自己植入腦海的想法。 面對突如其來的不幸,我們不去坦然面對,卻指責蒼天不公,被困在受害者心態(tài)里; 面對親朋好友的期待,我們隱藏甚至扭曲了真實的自我,被困在他人的眼光里; 面對至親摯愛的離去,我們用懊惱和內(nèi)疚逃避現(xiàn)實,被困在未解決的悲傷里。 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本書描述的12種*普遍的心理困境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卻不知道,獲得自由所需的力量就藏在我們的內(nèi)心; 我們都在自己建造的這些牢籠里苦苦掙扎,卻不知道,打開牢籠的鑰匙就握在自己的手中。 著名心理學家、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伊迪絲·伊娃·埃格爾博士用她療愈自己的刻骨創(chuàng)傷和打開無數(shù)來訪者心靈枷鎖的故事告訴我們,自由的基礎(chǔ)是具備選擇的力量,而走出困境的關(guān)鍵在于以何種態(tài)度、何種方式回應(yīng)我們的遭遇。 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我們就能解救自己,讓心靈得到自由。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目錄
序言 釋放我們的心智囚徒
**章 受害者心態(tài)型牢籠
現(xiàn)在怎么樣了?
第二章 逃避型牢籠
奧斯維辛集中營里沒有百優(yōu)解
第三章 自我忽視型牢籠
與他人的所有關(guān)系都會走向終結(jié)
第四章 秘密型牢籠
一個屁股坐在兩把椅子上
第五章 內(nèi)疚和羞恥型牢籠
除了你自己,沒人會拒絕你
第六章 未解決的悲傷型牢籠
什么還沒發(fā)生呢?
第七章 僵化思維型牢籠
你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么
第八章 怨恨型牢籠
你會希望和自己結(jié)婚嗎?
第九章 恐懼型牢籠
你是正在進化還是在原地旋轉(zhuǎn)?
第十章 評判型牢籠
你的內(nèi)心住著一名納粹
第十一章 絕望型牢籠
假如今天我幸存下來,明天我就會自由
第十二章 不寬恕型牢籠
沒有憤怒就沒有寬恕
后 記
致 謝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節(jié)選
被拋棄是人類*早感到的恐懼之一。因此,我們早早學會了如何獲得三個“別人的”:別人的關(guān)注、別人的喜愛、別人的認可。我們選擇做某些事或成為某種人,只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問題不在于我們會做這些事情,而在于我們會重復做類似的事情。我們以為只有這樣才能被別人愛。 把自己的生活全部交給別人是非常危險的。只有你自己能陪伴你一生,你與他人的所有關(guān)系都會走向終結(jié)。那么,你怎么才能成為自己*好的、實實在在的、無條件的照顧者呢? 我們在童年時期接收了來自父母的各種信息。不論是言語的還是非言語的,那些信息都塑造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在心里認定了自己有多重要、價值幾何。我們甚至可能帶著這些信息進入成年世界。 布萊恩10歲時,他的父親就拋棄了他。他成了那幢房子里唯一的男人,年幼的他努力照顧母親,做一切能做到的事減輕母親的負擔、撫慰她的傷痛。當然,這也是為了避免母親也離開他。這種照顧他人的習慣延續(xù)到了他成年后的生活中,因此他不斷與需要被人照顧的女性建立關(guān)系。他很討厭女人們總是讓他做出犧牲,可又很難設(shè)立健康的邊界。他以為,自己只有被人需要時才能得到愛。馬修是我的另外一位來訪者。他的母親當年懷他時并沒有打算要孩子。他的母親一直覺得孩子是累贅,所以總是對他不理不睬,漠不關(guān)心。當父母們有壓力、失望和不滿的時候,孩子就得為父母的行為買單,并在之后的生活中持續(xù)受到影響。成年后的馬修依然對被遺棄懷有極強的恐懼感,這種恐懼往往以憤怒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他會虐待女友,在公眾場所對別人大喊大叫,有一次,他甚至把一只狗從停車場的一頭扔到了另一頭。他非常害怕被拋棄,甚至把這種恐懼變成了一種自我實現(xiàn)預言。他會做出人們覺得不可理喻的粗野行為,讓人們都躲得遠遠的,然后說:“我早就知道會這樣!睘榱丝刂茖Ρ粧仐壍目謶郑兊迷絹碓娇膳,幾乎不認識自己了。 即使沒有經(jīng)歷過促使我們?yōu)榱粟A得別人的愛和關(guān)注而不遺余力的重大事件或創(chuàng)傷,我們中的很多人也曾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而保護別人,或者在別人面前表演。也許我們漸漸開始相信,自己被別人愛戴是因為獲得了某些榮譽、在家庭中扮演了某個角色,或者為別人提供了某些關(guān)照。 不幸的是,在激勵孩子為他們自己的成長而做某些事時,很多家庭創(chuàng)造了一種“成就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孩子的“存在”與他們的“成就”糾纏不清。孩子們被教導得開始認為自己是誰不重要,表現(xiàn)得怎么樣才重要。于是,孩子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為了好成績而努力地學習,拼命練習體育、音樂,在大學入學考試中獲得高分,在好大學獲得文憑,并憑它在競爭激烈的行業(yè)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如果愛需要通過良好的舉止和優(yōu)異的成績贏得,那這根本就不是愛,而是操縱。當家長過分強調(diào)成就,孩子就無法體會到無條件的愛。他們不會感到自己無論如何都是被愛著的、是自由的,可以犯錯;他們也不會知道,所有人都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而且學習可以讓人感到興奮和快樂。
越過內(nèi)心那座山:12個普遍心理問題的自我療愈:12 lessons to save your life 作者簡介
伊迪絲·伊娃·埃格爾(Edith Eva Eger)博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學家,也是尚在人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之一。1944年,時年16歲的伊迪絲被關(guān)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在經(jīng)歷了8個月的非人折磨后得到解救。 伊迪絲于1978年取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后數(shù)十年間一直從事臨床心理治療工作,曾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心理學教授。 埃格爾博士曾多次登上熒屏,參加奧普拉脫口秀、紀念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節(jié)目,與人們分享她獲得治愈的心路歷程,幫助他人擺脫創(chuàng)傷。她的自傳《擁抱可能》(The Choice)獲比爾·蓋茨推薦,在世界多國暢銷。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