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178919
- 條形碼:9787532178919 ; 978-7-5321-789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本書特色
★ 鵜鶘叢書,為純粹的求知 創(chuàng)始于1937年,企鵝圖書的經(jīng)典非虛構系列。用當代一流學者的曉暢文字,為讀者感興趣但無從入手的專業(yè)領域作導讀。 ★本書是英國人類學家馬修·恩格爾克的一本人類學入門讀物。從文化、文明、價值觀、價值、血統(tǒng)、身份認同、權威、理性和自然九個關鍵詞出發(fā),運用眾多人類學研究實例,為讀者講解關于人類學的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價值取向等眾多問題,妙趣橫生、引人深省。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向讀者闡述了作為一種思維模式的人類學敏感,讓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現(xiàn)代世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短┪钍繄笪膶W增刊》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內(nèi)容簡介
人類學入門指導書籍。何為人類學?關于這個世界,人類學可以告訴我們什么?通過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例子和理論編織在一起,作者對人類學作了生動可讀的介紹,內(nèi)容涵蓋了廣泛的經(jīng)典和當代方法、主題和實踐者。他提出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案例,鼓勵讀者深入思考人類學試圖理解世界的一些關鍵概念——從文化和自然到非常不錯和血親。在此過程中,他展示了為什么人類學重要:不僅因為它有助于我們理解其他文化和觀點,而且因為在此過程中,它也揭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自己的文化。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目錄
導論 熟悉與陌生
**章 文化
第二章 文明
第三章 價值觀
第四章 價值
第五章 血統(tǒng)
第六章 身份認同
第七章 權威
第八章 理性
第九章 自然
結語 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
擴展閱讀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節(jié)選
我清楚地記得我讀過的**篇人類學文章。當時我大學一年級,在芝加哥一個寒冷的夜晚蜷縮在圖書館里。我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它讓我大為震驚。它挑戰(zhàn)了我觀察世界的方式。你可以認為它引發(fā)了一次小型文化沖擊。這篇文章題為《原初豐裕社會》(The Original Af??uent Society),作者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是人類學界*重要的人物之一。在這篇文章中,薩林斯詳細描述了那些現(xiàn)代西方人對經(jīng)濟理性和行為的看法(例如經(jīng)濟學教材所闡述的那些)背后的前提和預設。在論述中,他揭示了人們對史前狩獵—采集族群的偏見和誤解。這些族群具體來說就是在卡拉哈里(Kalahari)沙漠、剛果森林和澳大利亞或其他地方過著流動生活的部落,他們的財產(chǎn)極少,也幾無精致的物質(zhì)文化可言。他們獵捕野生動物、采集漿果,隨時準備按需要遷徙。 薩林斯稱,以往的教科書預設這些人是生活悲慘、常常餓肚子,每日掙扎求生?纯窗桑核麄*多就只有一條裹腰布穿,沒有固定的居所,也幾乎沒有財產(chǎn)。這種對“匱乏”的預設來自另一個更為基本的預設:比起已經(jīng)擁有的,人類總是想要得更多;希望用有限的手段,去滿足無限的欲望。根據(jù)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必然會推導出狩獵者和采集者處境慘淡,他們?nèi)绱松钍瞧炔坏靡,而非出于選擇。在西方人的眼里,狩獵—采集者“裝備著中產(chǎn)階級的欲望和舊石器時代的工具”,因此“我們預先斷定了他的絕望處境”。然而,通過一系列的人類學研究,薩林斯表明在狩獵—采集者看待生活的方式里,“欲望”的成分非常少。比如澳洲和非洲的許多這樣的群體中,成年人平均每天為了滿足生活所需而工作的時間不超過三到五小時。人類學家研究這些社群后意識到,這些人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但他們并不想這么做。他們沒有中產(chǎn)階級的欲望,他們的價值觀與我們不同!斑@個世界上*原始的族群擁有非常少的東西,”薩林斯總結道,“但他們并不貧窮……貧窮是一種社會地位,它本身是文明的產(chǎn)物! 讀了薩林斯之后,我再也無法用以前的方式來談論“豐裕”。我無法再想當然地繼續(xù)持有自己之前關于它意味著什么的預設,因為我的預設常常危險地披上了“常識”的偽裝。我從薩林斯那里**次意識到,對于某些詞語的用法和意涵,我只是自以為了解。這種情況后來又出現(xiàn)過很多次。作為一名學生,我很快認識到人類學非常善于質(zhì)疑概念,質(zhì)疑“常識”。這個學科里有一句為人熟知的老話:我們“讓熟悉的變得陌生,讓陌生的變得熟悉”。這句話已經(jīng)成了老生常談,但事實也的確如此。這種質(zhì)疑和顛覆的過程是人類學的恒久價值之一。 在接下來的章節(jié),我將從薩林斯那里,從每一位優(yōu)秀的人類學家的工作里擷取內(nèi)容,以此為出發(fā)點開始探討和質(zhì)疑一系列概念。它們不是專業(yè)術語,都是一些你非常熟悉的詞。事實上,我著意選擇了一些日常詞匯。通常來說,日常事物正是人類學家的興趣所在。我會從人類學的根本關切——“文化”出發(fā),接著再考察另外一些概念:文明、價值觀、價值、血緣、身份認同、權威、理性和自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列表,我非常清楚其中遺漏了什么!吧鐣蹦?還有“權力”呢?但是現(xiàn)在我們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總會有別的術語可以添加進來。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是一幅指導性的地圖,它的目的是為探索更廣闊的疆域——我們生活的疆域——提供指引。對他人生活的認識事關重大,我們自己的生活始終是由此才得到界定。 人類學并不只是提出批判,不只是指出我們對“豐裕”“文明”以及“血緣”的理解是因文化而異的,或甚至被常識中的盲區(qū)所遮蔽。人類學還給出解釋。尤其是,它解釋了何謂文化以及它如何成為人之為人的關鍵。我們不是機器,我們并非被強烈的“人類本性”所控制,也并不單純是基因的產(chǎn)物。我們可以做選擇。狩獵采集者同樣可以做選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經(jīng)常做出選擇,去培養(yǎng)平等主義的價值取向,同時弱化財產(chǎn)的重要性,以此維持他們的生活方式。居無定所的狩獵和采集生活要靠兩個要素來維系:資源共享,但不鼓勵社會分層和物質(zhì)積累(畢竟,東西太多只會拖慢你的步伐)。比如,住在坦桑尼亞的哈扎人(Hadza)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仍在從事狩獵采集活動,并選擇不去采取附近放牧者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選擇”當然常常被限制。環(huán)境和文化傳統(tǒng)(我們不能憑空將它們制造出來)限制著我們,同樣,更廣泛的社會和政治趨勢也在起作用。薩林斯發(fā)表《原初豐裕社會》是在 1972 年。在那個時候,人們選擇居無定所的流動生活的能力就已經(jīng)嚴重受限了。殖民擴張常常使得游居群體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占領或是被重新分配。薩林斯發(fā)現(xiàn),我們確實看到了這些狩獵—采集者過著貧窮的生活,但更應該將其視為“殖民脅迫”的結果,也就是說,將他們強行拖入“文明”軌道的結果。這就是他所說的“貧窮是文明的產(chǎn)物”。直到今天,這種脅迫仍在繼續(xù),但更多的是在全球化的名義下進行的。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哈扎人失去了 90% 曾用于狩獵活動的土地。類似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從納米比亞的卡拉哈里沙漠到馬來西亞的森林,如今的狩獵—采集者不再有那么多選擇了。我從《原初豐裕社會》里學到的另一件事是:沒有一種文化是孤立存在的。沒有一種文化是真正“原生”的;我們可以說,每一種文化都在遷徙和傳播的進程中。
如何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企鵝·鵜鶘叢書) 作者簡介
馬修·恩格爾克(Matthew Engelke) 弗吉尼亞大學人類學博士,現(xiàn)為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人類學教授。恩格爾克是一名廣受好評的作者和教師,曾任英國皇家人類學研究所期刊主編。在多家大眾媒體如《衛(wèi)報》《泰晤士報》《公共圖書》上均開設人類學專欄。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