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
>
教養(yǎng)升級(全四冊)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孩子:挑戰(zhàn)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40535
- 條形碼:9787513940535 ; 978-7-5139-405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挑戰(zhàn) 本書特色
★全球暢銷60年教育經典,影響數百萬家庭的**書,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 本書自1964年出版以來,全球暢銷近60年,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理論的誕生,在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令數百萬父母和孩子受益終身。 ★正面管教理念先驅者德雷克斯40年心血力作 德雷克斯是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40年親身研究孩子和父母的互動方式,總結出解決家庭沖突頗有成效的方式。掀起正面育兒思想浪潮的革命,啟發(fā)了《正面管教》等書的誕生,徹底改變全球父母、教師的教育方式。 ★34條教養(yǎng)新原則×超實用經典案例,經久不衰 真想改變孩子,就讀《孩子:挑戰(zhàn)》。超級經典的34條教養(yǎng)原則,無數專家、父母都贊不絕口,特別寫給搞不定孩子的父母,讓你頓悟如何輕松、智慧地做到正面管教。 ★不責罵、不懲罰、不嬌縱, 把難以管教的孩子變得超級自信、自律、勇氣十足! ·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勇氣去成長,然而父母的錯誤方式往往會令孩子氣餒,讓孩子認為自己是無能、沒用、不夠好,他就會漸漸失去成長的勇氣。 ·獎賞或懲罰往往是無效的,懲罰只會使孩子更反叛,而獎賞會讓孩子認為唯有獲得回報,才會去做。 ·過多關注孩子負面的行為,不僅會挫敗孩子,還會強化孩子的錯誤行為,反而不利于孩子找到努力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注,有信心、有價值感和歸屬感,就能激發(fā)孩子的與生俱來的勇氣,去超越人生的困境。 ★《正面管教》《你的N歲孩子》譯者玉冰傾力翻譯 ★超值附贈精華導讀版海報,教你學會正面管教孩子
孩子:挑戰(zhàn) 內容簡介
《孩子:挑戰(zhàn)》是魯道夫·德雷克斯傾注40年心血創(chuàng)作的經典著作,被稱為“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魯道夫·德雷克斯開創(chuàng)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fā)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方法的提出,成功指導了無數的家庭。在本書中,他通過觀察親子之間的互動,記錄了兒童心理和行為的**手資料,幫助父母了解孩子,學會正面管教孩子的有效方法。作者既不建議父母縱容孩子,也不建議父母嚴懲孩子,而是提倡與孩子合作,溫和而堅定地幫助孩子的內在成長。 孩子的成長歸根結底都是勇氣的挑戰(zhàn)。每個孩子都有與生俱來的勇氣去成長,但孩子勇敢與否,取決于接受了怎樣的后天教育。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鼓勵、信任,就能找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從而發(fā)展出正面克服困難的勇氣。本書引領父母重新審視自己的養(yǎng)育方式,用心理學知識了解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背后的目的,奠定父母與孩子一生的親密關系。
孩子:挑戰(zhàn) 目錄
第1章我們當下的困境
第2章理解我們的孩子
第3章鼓勵我們的孩子
第4章孩子的錯誤目標
第5章獎懲所造成的問題
第6章利用自然后果和邏輯后果
第7章堅定而不是強硬
第8章表達出對孩子的尊重
第9章教導孩子尊重規(guī)則
第10章教導孩子尊重他人的權利
第11章減少批評就會減少犯錯?
第12章保持日常作息規(guī)律
第13章多花時間訓練孩子
第14章贏得孩子的合作
第15章避免對孩子過度關注
第16章避免與孩子的權力之爭
第17章從沖突中退出
第18章用行動而非語言教育孩子
第19章不能只是“趕蒼蠅”?
第20章要有勇氣說“不”
第21章避免沖動:采取孩子意料之外的行動
第22章避免過度保護孩子
第23章鼓勵孩子“自力更生”?
第24章不要介入孩子打架
第25章不必受“恐懼”影響
第26章做好自己的事情
第27章不能過于憐憫孩子
第28章對孩子的要求須合情理
第29章要yi以貫之,說到做到
第30章對待孩子要yi視同仁
第31章傾聽孩子的話
第32章注意說話的語氣
第33章放松yi些,放寬心境
第34章不必太在意某些“壞”習慣
第35章yi起享受樂趣?
第36章迎接電視帶來的挑戰(zhàn)
第37章跟孩子溝通,而不是對孩子說教
第38章召開家庭會議
原則養(yǎng)育孩子的34條新原則
附錄新養(yǎng)育原則的具體應用
孩子:挑戰(zhàn) 節(jié)選
理解我們的孩子 要想改變孩子,先理解他背后的行為動機 六歲的鮑比坐在桌子前,正在用蠟筆涂色;而媽媽則在一邊規(guī)劃這周的膳食安排。鮑比的腳開始踢地板。“別踢了,鮑比!”媽媽生氣地說,她感到有些心煩。鮑比聳了聳肩,停了下來,但是沒過多久又踢了起來!磅U比,我說了,別弄出噪音來!”媽媽再次訓斥道。鮑比又停了下來?墒牵贿^了一小會兒,他的腳又踢起來了。媽媽氣得扔下了筆,伸手打了鮑比一下,呵斥道:“我說你別再踢了!你為什么老是做讓我心煩的事情呢?你為什么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坐著?” 鮑比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總要用腳踢地板,他回答不了媽媽的問題。但是,他這么做是有原因的。而且,我們確實有辦法能妥善處理好這類情形,避免讓鮑比和媽媽雙雙陷入令彼此都不舒服的沖突中。 為了讓各位讀者了解該如何促使孩子以合作的、有價值的行為方式與家人相處,我們需要先給大家講解一些心理學常識。 我們都知道,人們的每一種行為都有一定的目的,人們是為了實現(xiàn)那個目的而付出具體行動。有時候,我們知道某個行為的目的是什么,可有時候我們并不知道。我們每個人都一定有過這樣的疑惑:“我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這種疑惑其實也是有道理的,我們之所以那么做的原因,可能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們想要促使孩子改變他的行動方向,我們就必須先明白他行為背后的動機。如果我 們無法理解他行為背后的原因,我們就很難改變其行動方向。我們只能通過改變他的行為動機,來促使孩子改變其行為方向。有些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孩子的行為帶來的結果來理解他的行為目的。在上述例子中,結果是媽媽很心煩。以此推論,鮑比想要的就是惹媽媽心煩,只不過他自己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有一個隱藏在鮑比潛意識中的動機,導致了他要這樣做。媽媽朝著鮑比喊叫,打了他,這反而讓他贏得了勝利——他得到了媽媽全部的關注!所以,他為什么要停止發(fā)出噪音呢?這效果多好。∶β档膵寢尣痪鸵虼诉^來陪伴他了嗎?這就是鮑比行為背后所隱藏的目的。鮑比自己并不知道他有這樣的念頭,但是,他每天都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做出諸多淘氣的行為。每當媽媽對此做出慣有的回應時,她實際上都滿足了鮑比的需求,還因此強化了兒子潛意識里的目的。反之,如果孩子知道他的淘氣根本就是“無用功”,無論他怎么踢地板都不會惹惱媽媽,再怎么淘氣都不會有任何意義,那么他很快就會放棄。另一方面,假如鮑比在安安靜靜、專心致志地玩耍時,得到了媽媽溫暖的微笑、愉快的擁抱、贊美的話語,他自然就不太可能選擇以淘氣的方式來吸引媽媽的關注了。相反,假如每次鮑比招惹媽媽時,媽媽都能“滿足”他,表示她很煩,甚至以制止他、打他的方式來表現(xiàn)她“敗給了他”,那么這只能愈發(fā)激勵鮑比來招惹她。也就是說,鮑比是在用他的腳表達他的心聲:“你看看我!對我說點兒什么!不要只顧著做你自己的事情!”如果媽媽能明白這一點,她就會了解孩子的動機是什么:他想要通過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來獲得歸屬感。認知到這點后,媽媽就可以更恰當地處理孩子的淘氣行為了。責備鮑比是一種錯誤的方式,他只會越發(fā)想方設法地惹惱媽媽。在后面的章節(jié)中,我們會講解媽媽可以用哪些辦法來應對鮑比的這類索求,改善他的行為。 孩子zui根本的心理要求,是找到歸屬感 孩子也是社會群體中的一員,因此對歸屬感的需求,是孩子一切行為的首要動機。他是否有安全感,取決于他在群體中感受到的歸屬感。這是他zui根本的心理需求。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找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為了確保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就在不斷地探索能夠實現(xiàn)這個目的的各種途徑。孩子通過觀察和成功經驗,總結出自己的結論。雖然孩子還不能用語言表達,但心中已經明確:“啊,這就是我的歸屬感。這就是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庇谑牵⒆訒x擇用這種方式來滿足心理需求;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成為他一切行為的基礎,也就是他的行為動機。追求歸屬感是他的基本目的,而他為實現(xiàn)目的而選擇的方式,就構成了他的行動方向。因此,可以說孩子的行為是以他的目的為導向的?墒,孩子自己卻完全意識不到他行為背后的動機。所以,當媽媽質問鮑比“為什么要用腳踢地板”時,他說他不知道,這恰是孩子非常誠實的回答。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覺得這是讓他找到自我價值感的一種有效方式。這當然不是他有意識地做出的理性判斷,而是他潛意識里的行為動機。孩子是通過“試錯”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的。如果某種行為能讓他感受到歸屬感,他就會一再重復那種行為,并且放棄其他讓他感到被冷落的行為。當父母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學會正確引導孩子的方法。然而,僅僅明白這一點還不夠,父母還需要了解孩子會以哪些方式來獲得歸屬感,否則還會遇到很多陷阱。 在討論孩子為了獲得極為重要的歸屬感會產生哪些錯誤的行為目的之前,我們還需要對孩子有更多的了解:他觀察這個世界的角度、他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他在家庭中的地位等。 孩子的不當行為,可能是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孩子都是出色的觀察家,但在詮釋他們觀察到的各種現(xiàn)象時,容易產生很多錯誤。于是,孩子們常常得出錯誤的結論,并以錯誤的方式來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三歲的貝絲是一個快樂的、招人喜愛的孩子,她成長得很快,讓父母感到很欣慰。她不到一歲就學會走路,自一歲半起就不再使用尿布,二歲時就能用完整的句子把話講得一清二楚。她既懂事,又可愛,還非常擅長博取大人們的喜愛?墒,突然之間,她變成了一個但凡想要什么就只會哼哼唧唧掉眼淚的孩子,而且還常常尿褲子。在這種看似“倒退行為”出現(xiàn)前的兩個月,貝絲的小弟弟出生了。弟弟剛出生的前3個星期,貝絲對這個小嬰兒非常感興趣。她專心地看著媽媽給弟弟洗澡、換衣服、喂奶。每當貝絲提出要幫媽媽忙時,媽媽都溫和且堅決地拒絕了。于是,貝絲漸漸失去了對小弟弟的興趣,不再頻頻去育嬰室了。之后不久,貝絲就開始出現(xiàn)令人困擾的行為。 貝絲已經注意到她的小弟弟得到了家人的全部關注。于是她意識到,這個讓她期待已久的小寶寶把她的媽媽搶走了。媽媽現(xiàn)在把很多注意力都放在小寶寶身上,所以不怎么照顧她了。貝絲的觀察完全正確,媽媽的確花了很多時間來照顧什么都不會做的小嬰兒。但是,貝絲卻做了一個錯誤的解讀: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被弟弟霸占了,若要重新受到家人的重視,她也應該像小弟弟那樣,尿褲子以及什么都不會做。也就是說,她以為自己變回小嬰兒,就可以重新贏回她在家中的位置。可她卻沒有想到,與小嬰兒相比,自己其實早已擁有更多的優(yōu)勢。
孩子:挑戰(zhàn) 作者簡介
[美]魯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 1897—1972)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yī)生和教育家,現(xiàn)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德雷克斯曾與阿德勒共同合作,深入研究家庭與兒童咨詢,他開創(chuàng)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fā)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P.E.T.)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和心理學界產生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
- >
經典常談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