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
>
教養(yǎng)升級(全四冊)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成為更好的父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9537
- 條形碼:9787521709537 ; 978-7-5217-0953-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為更好的父母 本書特色
回溯原生家庭,不是為了聲討和歸責,而是為了接受和重生。
通過回溯,才能意識到童年給我們的影響,也才能將一些傷害阻隔在人生之外。
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2019年浙江衛(wèi)視熱播劇《都挺好》把“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話題推向風口浪尖,劇中女主角蘇明玉經(jīng)歷的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讓廣大觀眾感同身受,可謂道出了70末80后一代人多多少少經(jīng)歷過或看見過的往事。當原生家庭影響下的“蘇明玉們”自己成為父母,會做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好嗎?我們會不會也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人的樣子?就像劇中的蘇明玉*終還是變成了趙美蘭?本書聚焦于這種愛的錯位,以文集的形式呈現(xiàn),內(nèi)容聚焦于“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成為父母后”,我們該如何認知并接受自己的過往,以及我們該如何走出來,在自己成為父母后,不重蹈覆轍,甚至做得更好;厮菰彝,不是為了聲討和歸責,而是為了接受和重生。
通過回溯,才能意識到童年給我們的影響,也才能將一些傷害阻隔在人生之外。
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2019年浙江衛(wèi)視熱播劇《都挺好》把“原生家庭的影響”這一話題推向風口浪尖,劇中女主角蘇明玉經(jīng)歷的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讓廣大觀眾感同身受,可謂道出了70末80后一代人多多少少經(jīng)歷過或看見過的往事。當原生家庭影響下的“蘇明玉們”自己成為父母,會做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好嗎?我們會不會也慢慢變成自己*討厭的人的樣子?就像劇中的蘇明玉*終還是變成了趙美蘭?本書聚焦于這種愛的錯位,以文集的形式呈現(xiàn),內(nèi)容聚焦于“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成為父母后”,我們該如何認知并接受自己的過往,以及我們該如何走出來,在自己成為父母后,不重蹈覆轍,甚至做得更好。
本書是《三聯(lián)生活周刊》文叢“新家庭”系列的首部作品。“新家庭”叢書聚焦當下年輕人組成的新家庭,針對其在擺脫原生家庭影響、養(yǎng)育孩子、婚姻經(jīng)營方面的困惑與難題,為新家庭的父母們提供新穎的、科學的、健康的幸福家庭養(yǎng)成觀念。該叢書包含“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成為更好的父母”“在孩子天性的基礎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婚姻是我們共同的一課”等分別涉及成為父母、養(yǎng)育孩子、經(jīng)營婚姻的內(nèi)容,旨在打造一套既切合現(xiàn)實熱點,又具有啟示性的父母讀物。
成為更好的父母 內(nèi)容簡介
追溯童年,是為了學習更好的愛的表達方式。這不僅關乎我們對孩子的愛,也關乎我們與自己的和解。
在父母口中,“70末,80后”可謂在蜜罐里長大的一代。然而在談到童年時,我們卻鮮有扎實的幸福感。一些人因為父母沒有給自己的成長足夠的關注而遺憾,一些人則因父母過分嚴格的管教而感到窒息。然而殊途同歸,兩種類型的痛點都源自一些未能被滿足,或未被正確回應的情感缺失。
這些情感缺失一直在影響我們,也在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我們習慣在童年的經(jīng)歷中尋找解釋自己的理由,或真或假,或隱藏或夸大,這終將成為勾畫我們未來的素材;我們也總能感覺到,父母的影子在我們的身上揮之不去,有時候?qū)⒆用摽诙龅脑挄屪约旱刮豢跊鰵,因為那正是父母曾對我們說過的。無論是否情愿,我們都變得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
今天,我們追溯原生家庭,吐露那些曾經(jīng)的無助、委屈和遺憾,絕 不是為了把我們的父母推上審判席。事實上,無論未能完滿的童年曾帶給我們多少困擾,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依然深深地知道,我們童年的底色是深沉的愛,那些愛始終能帶給我們淚流滿面的感動和力量。
成為更好的父母 目錄
序言 寫給新家庭的愛的教育
引子 新一代獨生子女的心理群像
**章 錯置的童年:養(yǎng)育孩子,像是一場對原生家庭的撥亂反正
愛的錯位:我們是孩子時,我們是父母后
童年故事:那些缺憾與補償
童年記憶:穿越時空遇見你
被嫌棄的我的前半生
永不失望的童年
接受父母不完美的愛
曾經(jīng),父親、母親與我
外婆教會我:養(yǎng)育孩子的路上,你不要怕
第二章 成為更好的爸爸:父職的消解與再發(fā)現(xiàn)
重新發(fā)現(xiàn)父親
爸爸在哪兒:中產(chǎn)階層的育兒博弈
誰在束縛爸爸們?
一個好父親的標準
一位突破性別角色養(yǎng)育兒子的爸爸
期待“多年父子成兄弟”
深情并不代表軟弱
為什么我們喜歡消費“壞爸爸”
第三章 成為更好的媽媽:請先愛自己,再愛孩子
成為母親:一種選擇與成長
不做完美媽媽
我和他:有尊嚴地,一起面對
涅槃媽媽:沈琴的故事
二孩媽媽:你準備好了嗎
拼死求生:高齡媽媽群像
成為更好的父母 作者簡介
吳琪,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美國“漢弗萊”項目訪問學者,2003年進入《三聯(lián)生活周刊》,曾任社會部資深主筆,現(xiàn)為《三聯(lián)生活周刊》副主編,著有《醫(yī)生的角色》《教師的角色》等封面報道。;.;徐菁菁,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9年進入《三聯(lián)生活周刊》工作,現(xiàn)任社會部主筆,參與“絲綢之路”系列封面報道,著有《心臟移植:直面死神的生命接力》等文章。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