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中圖網(wǎng) 請 | 注冊
> >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7-04-01
開本: 其他 頁數(shù): 228
讀者評分:4.8分4條評論
本類榜單:家庭教育銷量榜
中 圖 價:¥14.4(3.2折) 定價  ¥4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11158
  • 條形碼:9787559811158 ; 978-7-5598-1115-8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所有的父親、準父親,母親或準母親,以及渴望與父親發(fā)展更健全關系的青少年。 異國專家專為中國父親寫的親子關系指導手冊:與世面上大多數(shù)譯作不同,本書是作者專為中國父親所寫的,在寫這本書之前,作者經(jīng)過大量的走訪、考察與分析,對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父親角色缺位”的弊端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對消費主義侵蝕現(xiàn)在家庭根基的現(xiàn)象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長期從事全球領導階層心理輔導的工作經(jīng)歷使他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對中國的濃厚興趣和熱愛使他能夠有的放矢,談言微中。本書因而具備很強的指導性。 致敬魯迅先生雄文發(fā)表百年,助推新時代父子關系的建構:近百年前的1919年,“五四”運動如火如荼之際,魯迅先生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他對傳統(tǒng)父子關系的思考——《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在那個風雨如磐的年代,他呼吁覺醒了的中國父親“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近百年過去了,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對于父子關系的思考比當時更深刻了,對新知的渴求也比當時更迫切了。魯迅先生懇切地表示過對異域新聲的企盼,他說過“別求新聲于異邦,誠望杰構于來者”。本書作為異國友人誠摯的奉獻,相信能夠給予中國父親不一樣的啟示。謹以此作為對中國新文化的開辟者魯迅先生的紀念。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位澳大利亞家庭心理學家特意為中國父親寫的書,關注的重點是父子關系和這種關系之于現(xiàn)代家庭以及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意義。作者在大量走訪、考察及實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淵心父親”的理念,呼吁中國父親努力構建安全、誠實、有愛的父子關系,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本書融家庭心理學原理于深入淺出的論述中,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自己作為一名父親的慈愛與感動,無疑對良好現(xiàn)代家庭關系的構建具有很強的參考性。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目錄

01 東方與西方的會合

013 改變世界,從你開始

035 有意識地生活

057 重視你所遺傳的影響

075 駕馭人生的航船

089 明確界限

103 人生之道:寬恕

125 了解孩子的局限

143 婚姻改變未來

159 愛

177 身份感與父愛的缺失

193 莫忘的風俗

209 猶太父親對父愛和賜福的看法


展開全部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節(jié)選

關于孝心 孝心和對家庭的義務是我要和你討論的*后一個問題。確實,這是個重大復雜的問題。我認為孝心有不同類型的黏性。假如說婚姻是依靠強力膠粘合的,那么了解親子之間的聯(lián)結力是什么樣的,是十分重要的。本書中,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獨特的學習當父母的方式,與你此前體驗過或見過的都不一樣。 我不認為養(yǎng)孩子會形成一種義務或契約,讓孩子一定要如何回報我,或是我可以用某種方式留住孩子。我相信對孩子進行投資是我的義務和榮幸,然后便放手讓他們奔向自己的命運和未來,不需要對我有任何義務感或負債感。但你可能說:“我需要我的孩子!被蛘呖赡軙䥺枺骸昂⒆拥穆氊熾y道不就是回報父母之恩嗎?我自己反正是必須這么報答父母的。”關于你對父母的義務感以及你可能采取的育兒方式,請允許我提出一點質疑。 什么樣的聯(lián)結性適合于父母對孩子的愛呢?讓我問問你,假如你需要人養(yǎng)育,你會希望獲得一勺蜂蜜,還是一塊口香糖?我認為所有人都會認為蜂蜜是更健康有益的選擇。蜂蜜是一種自然物質,口感宜人,適合消化,強身健體。而口香糖則是合成物,毫無營養(yǎng),不可食用?谙闾菚ぴ隈R路上,會弄臟地毯。假如我想,我可以給你一塊口香糖,等你嚼完了再向你要回來。我知道這很惡心,但我想說的是,就聯(lián)結性而言,蜂蜜比口香糖更好。 假如一定要讓我選擇自己或孩子的頭發(fā)上粘上什么東西,我寧愿選蜂蜜也不要口香糖。但問題是,很多人從自己父母那兒獲得的黏性之愛就像口香糖——不僅如此,還是被嚼過的,還粘在了頭發(fā)上,緊貼著一大片頭皮。你要是在頭發(fā)里發(fā)現(xiàn)口香糖后,有兩個選擇:連著頭發(fā)一起剪短,或是試著用什么溶劑消除。兩種方法都不容易,也不愉快,可以說是很麻煩,很棘手,甚至很痛苦。 那么,這千千萬萬的孩子是如何走到今天這步田地的?我說的可能就是你,因為你也是你父母的孩子。可能許多人的感覺,就如同某日醒來,發(fā)現(xiàn)頭發(fā)被什么粘在了枕頭上,一照鏡子,見一大塊口香糖牢牢粘在頭皮上,似乎永遠也除不掉!霸趺椿厥拢俊蹦阈牡,“我可不想要這黏糊糊的玩意兒!”想象一下,你給父母看頭皮上的口香糖,卻被告知,這是他們給放上去的,而且是從他們父母那兒接手來的!耙恢倍际沁@么做的,”他們說。這句話,我與世界各地的人聊這話題時反復聽到!耙恢倍际沁@樣的!钡蚁胝f,可以不這樣,尤其是在子女孝順的動機問題上。 我認為孝心是一個美好的概念,但孝心似乎已經(jīng)偏離了*初的忠誠之愛的含義——對年老父母的贍養(yǎng)應是出于榮幸、發(fā)自內心的愉悅,并且是自由選擇的,F(xiàn)在,照顧父母這件事帶上了一絲扭曲的義務感、黏性和隨之而來的憎惡。這種困境的有趣之處在于,因為一直都是這樣的,口香糖的存在已經(jīng)變得正常,即使你頭發(fā)里帶著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你卻仍然將它粘在你孩子的頭發(fā)上,因為“一直就是這樣的”。 我希望再次向你坦白心聲。我明白,如何贍養(yǎng)老人的問題,涉及文化、社會、傳統(tǒng)和經(jīng)濟因素。任何社會里,照顧鰥寡孤獨都是高尚的好事,放任老人不管是不對的。但是,我不認為孩子一出生就對父母有某種不可逆轉的、伴隨著親子關系而來的虧欠或是無盡的責任,似乎孩子必須回報父母的付出和犧牲。我想我們應該給孩子一種像蜂蜜一樣的愛——這種黏性的愛是滋養(yǎng)身心、愉悅性情的,通過善意和耐心產生聯(lián)結;而不是像口香糖那樣,以義務為聯(lián)結,使人因羞恥心而害怕、焦慮。 我知道許多人和我一樣關心親子關系被扭曲的問題,擔心親子機制成為口香糖而不是蜂蜜。1919年,中國的魯迅曾經(jīng)就自己養(yǎng)育兒子的經(jīng)驗談論過這個話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一位慈善家為了讓貧苦兒童受良好教育,向一所學?犊饽遥@不意味著因此而獲益的兒童要帶著義務感成長,要回報這個送禮的好人。禮物既是禮物,就不應該指望在未來成為別的什么。如果一個禮物隱含附帶著什么債務,那就是騙術,這禮物不是真正的禮物,而是一個契約。禮物就成了謀財害命的污水,成了口香糖而非蜂蜜。為此,魯迅指出,如果家長提供一個滋養(yǎng)身心、穩(wěn)定有愛的環(huán)境,孩子自然會以愛回應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孝。我完全同意! 我知道這是個寬泛復雜的話題,寥寥數(shù)語恐怕會讓人誤以為這是我對家庭和孝道的終極判斷。類似這樣的話題不僅需要書面表達,還需要人際討論——例如在工作坊進行交流和指導。我們尋求的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案,而是同好與友人,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是愛、安全感與誠實。這就是我的心聲——我愿與各位交心。我還有許多要學,但也有許多可以給予。我期待未來我們能找到一個方式,跨越文化、時間和語言的障礙互聯(lián)互通。 *后,對于想成為淵心爸爸的你,我想提幾個問題: l 你決心要給他人什么樣的愛? l 你的愛會是耐心而善意的嗎? l 你對配偶的愛會是富有生命力的忠誠之愛嗎? l 你對子孫的愛會如蜂蜜般滋養(yǎng)嗎? l 你對孝順會有什么新的想法和看法? 只有你自己能回答這些問題,也只有你自己能盡心盡力、日復一日實踐這樣的愛。萬事開頭難,但我向你承諾,你將收獲甜美的果實。 子孫親友們會如何評價你? 下面是個有挑戰(zhàn)性的想象練習題。我自己做了多次,我一邊寫,一邊深呼吸,準備我的回應,因這個題目拷問著我的靈魂。 長久以來,西方人死后葬于公墓,死者親友立一墓碑,碑上刻有基本信息,如死者的全名、生卒年。接著通常有一段文字,為死者或其家人之言,是關于死者一生的一句話。 在葬禮上,親友通常繪就死者的一生發(fā)表講話。這是“悼詞”,來自希臘語“eulogia”,意為祝福。悲哀的是,很多人直到死后,才得親人與所愛之人的祝福。不過,對被拋下的親友來說,這樣積極的哀悼是表達悲哀的健康、良好途徑。 這道習題需要你想象百年之后: l 他們會如何評估你? l 他們會如何描寫你的一生? 我請你認真想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百年之后,他們會如何評價你,你又希望別人如何評論你的一生? 我至今還未在任何人的葬禮上聽到親友談論死者在事業(yè)上多么出色,談論他們所愛的人曾花費多少時間發(fā)展事業(yè)、多少次得了單位*佳員工獎,為此常不歸家。不,親友們回憶著的都是過節(jié),度假、歡笑和家庭團聚的時光。孩子懷念的是爸爸幫助他們度過害怕和憂慮的時刻。 同樣,我希望,我離世時,我的親友們會說我充滿愛、讓人感到安全且誠實。他們會懷著悲傷思念我,說我一生都在為所愛的人盡責,并愛著我所盡責的人。 他們會如何談論你呢? 你內心深處想象或渴望的是什么,就下定決心朝著這些目標努力。不過請記住,淵心爸爸留下的不僅是金銀財產,而是愛、安全感和誠實。他們激勵別人從心而活,促使別人勇敢活出自己。和淵心爸爸相處,讓人容易坦誠面對自己,讓人愿意奉獻*好的自己。 因此,在讀下一章之前,請花一些時間思考以下練習題: l 假如你這個星期就去世,他人會如何評價你? l 假如你活到七十多歲(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你希望他人如何評價你的一生? l 這兩種情況有何差異?你會做什么來積極地改變? 對于比賽來說,重要的不是如何開始,而是如何結束。無數(shù)運動員、商務人士和社會領袖開頭并不順利,但結果出色。只要你還在閱讀本書,肺里還有空氣,比賽就還沒結束。即使你回顧過去、意識到自己是個糟糕的丈夫、爸爸、孩子或朋友,你依然可以下定決心,贏得終局。 選擇每天做出新的決策,改變未來他人對你的評價。

現(xiàn)在我們怎樣做父親 作者簡介

大衛(wèi)·騰紳(David Tensen),澳大利亞著名心理學輔導專家,澳大利亞“領袖之心”培訓輔導中心導師,專門從事家庭關系建立和修復的工作。足跡遍布中、印、日和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深入研究各國家庭情況,致力于幫助大眾解決家庭關系的困擾,迎接心靈、情感上的挑戰(zhàn)。 大衛(wèi)·騰紳是一位商界主管導師和輔導專家, 他也是一位企業(yè)家、講師、作家和錄音藝術家。 大衛(wèi)老師擁有超過20年跨越企業(yè)領域,精神健康和家庭輔導的經(jīng)驗。他匯集了從企業(yè)領導,情感健康到家庭教練指導的獨特融合體驗。他輔導的領導者來自世界各地,并通過他的非營利組織,促進各種社會與福利項目。 他采用世界著名的研究成果,為高度敏感的兒童和他們的父母進行了具體專門的指導。這些孩子們包括不知如何管理自己情緒的天才,傳統(tǒng)的教育體系無法靈活和有效地指導他們,反而給這些新一代的青年領袖及其家人帶來更多的負擔。 大衛(wèi)老師對當代的領導者進行輔導,培訓他們知曉如何與下一代的領袖進行溝通,彌合兩代之間因技術、語言及思維方式的不同而導致的鴻溝。他也與心理醫(yī)、精神保健領域和從事婚姻家庭輔導的專業(yè)人士合作,提供超前的領導藝術和自我管理方面的指導,因此,接受培訓的領導者們不僅成為他們職業(yè)領域的佼佼者,在身為丈夫和父親方面也有新的突破,成為典范。 歐特曼研究所使用臨床和觀測數(shù)據(jù)庫的*新資料,研究和發(fā)展新的方案,對 上千上萬個家庭進行輔導。這個研究所在西方很著名,可說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研究所贊揚大衛(wèi)老師的貢獻,并在他們的平臺上發(fā)表老師的作品。 大衛(wèi)老師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他是一位充滿激情的父親,他人生的核心目標是當一位有愛、讓人感到安全、誠實、頂天立地的男士、丈夫和爸爸。

商品評論(4條)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wǎng)
在線客服